第五十四章 汪广洋(1 / 1)

(其实李善长退休,韩林自然是料到的,只是没料到这么快。原本要到洪武三年才会退休的。好家伙,提前两年。只能说徐达的速度比之前快,还没等王保保和元廷妥协,再度成为大元忠臣,我们的铁锅帝(妥懽帖睦尔的意思就是铁锅)就跑了。王保保也就见死不救。蝴蝶效应绝对是。这得感谢韩林识时务为俊杰,要不是韩林主动上表劝进,朱元璋还得为称帝做准备。要不是韩林劝服了方国珍,朱元璋还得和方国珍打大半年。这让韩林无法接受,怎么这大明朝还越来越繁荣了。承认自己的失败固然难以接受,但是看到别人的成功比杀了自己还难受。韩林默默继续点三三定式,貌似无意道,“这么说胡惟庸要当丞相了?”朱标不解其意,“怎么?宋国公对胡惟庸有意见?”韩林怎么敢回答,“没有,胡惟庸能力很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陛下选他没有错。”朱标眼光闪烁,“可我听说他上任才几天办的事,就比韩国公一天要多得多。”韩林头也不抬,“这不挺好的,行政效率提高,天下很快就能大治。”朱标不太明白韩林为什么总爱下点三三,这样自己外势不是太厚了吗?继续往外板了一手,“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关键是他在下面人的威望挺不错,很多别人不能办的事,他能办。”韩林知道朱标的意思,但也不会主动解释,“这也挺好的,这不说明陛下这个左丞选的好?”“韩国公这话说得。”朱标语气有些重,“你难道不觉得这样有独揽大权,架空父皇的苗头?”“这不是就是陛下想要的结果吧。”韩林淡淡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朱标有些奇怪,盯着韩林。韩林笑了起来,“你想啊。陛下其实很多事情想做,但是不太好做,毕竟陛下和这些人有些很多情谊。想要做,就得事事亲为。然而这样会带来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君主要直接对大多数事情负责。会得罪很多有话语权的人。所以不出意外。他们的名声变差。”朱标依旧问道“但是这样纵容胡惟庸,难道不怕大权旁落?”韩林摇头,“胡惟庸现在还是有分寸的。最多是小打小闹。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根子。这种小手段。陛下不会计较,更不用说朝中那帮老顽固。”“再说,胡惟庸又没有军功,难道还能造反不成。就算他真的造反,陛下还是能压住他的。”“那万一呢?”韩林终于抬头,认真地说道:“没有万一!胡惟庸虽然厉害,但是没有容人之心。他对汪广洋可是不太满意的,最近在想办法解决掉汪广洋。”朱标眉毛微皱,“汪广洋可是跟随陛下最早的大臣,资历深厚,胡惟庸想要解决他恐怕不是容易事。”韩林摇摇头“一般来说,是这样。但是汪广洋这个人也不知道怎么了,现在只是一味和稀泥,陛下早就不满意他了。”“而且他也不是淮西人,和其他地方的官员也无交集,是一个独臣。说白了,他为陛下卖命,当陛下安插的眼中钉。可是现在却和光同尘,你好我也好。你说他会不会有事?”朱标道,“那汪广洋不是完蛋了?”韩林又摇头,“虽说如此,但是汪广洋毕竟是老臣,处理机要,屡献忠谋,还被陛下称为张良诸葛亮,再怎么样也会让他在位子待两年,不然这不证明陛下的眼光差吗?”“那胡惟庸就真的这么放肆?”朱标还是有些不信。韩林叹口气,“这是陛下的意思。”朱标叹气,“那就难为汪右丞了。”韩林噗嗤一笑“汪广洋可不无辜,他极不孝顺母亲。”“什么?”朱标吃惊。不孝顺父母,在这时代可是大忌讳。哪怕你再混账,也不该不顾孝道。“这件事情我知道,不过这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旧事。据说当时他娘病危,汪广洋不愿花钱。还是他弟弟出的。后来和父母就没什么来往了。”“这么说汪广洋是个不孝子!”朱标愤怒不已。韩林一笑,“不过是因为他当时没银子买药材,又舍不得花这笔银子,所以就干脆装傻充愣。”“岂有此理!”朱标怒喝。他也是读书人,孝道对他来说是最看重的。如今听说汪广洋居然连母亲病危都能袖手旁观,顿时大为震撼。这种人品简直丢尽脸面。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