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尹志平的争议,后世公众号文章早写烂了。等到21世纪初,金庸先生重新修订小说,干脆把名字改成甄志丙。但是在90年代,只有少数人清楚这事。所以许成这一篇类似于声讨的檄文一出,只要报刊的主编不傻,肯定意识到其中的爆点。金庸、大学生、批判、抹黑……这些都是社会热点啊。不安排见报,都对不起他的职业。必须刊登,而且是头版。现在还是纸媒的天下,都市文艺报只能算是小报。但发行量超过15万份,覆盖广州及周边城市,读者不算少。早上发行,大半天时间过去,文章开始发威了,许多人被颠覆了以往的印象。肖扬首当其冲。“我不信!”让他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吞活剥的龙骑士,竟然是个好人?那这些天他不是白骂了吗?肖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走,去查资料!”他反过来拖着许成前往学校图书馆。中国94年才开始加入互联网,现在处于开荒的阶段,还没有搜索的功能。所以这时候的人们,想要获取信息,只能翻书查资料。“百年”名校中大,它的图书馆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建立的两广优级师范学校藏书楼。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积累,它的藏书数量可以列入全国高校排名前三序列。从图书馆的藏书,就可以知道这所大学的底蕴。两人才进入馆内,就看见一群人围在角落,发出阵阵喧嚣声。“……居然是真的。”“金史、元史有记录。”“大诗人元好问的《清真观记》,就有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的称赞……”幸好现在没开学,喧闹声不至于吵到别人。“报纸没错!”听见这句话,许成心中一动,立即笑道:“肖扬,你不用查了,可以‘坐享其成’。”肖扬一怔就反应过来。显然这一群人,也是受到了都市文艺报的影响,汇聚图书馆查资料验证真伪。他急忙走过去:“你们是在查龙骑……尹志平的资料吗?”“对啊。”“这家伙……咳,史料表明,尹道长勤于诲人,严于律己。一生不慕荣利,深受世人的敬重,真是个好人。”“出乎意料。”肖扬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他自己翻书查看,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结果……肖扬不禁揪头发。居然是金庸先生错了,让他有种偶像破灭的感觉。“小说嘛,几十万字的篇幅,有点疏漏也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报纸上那篇文章的作者,非要揪住这一点不放,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其心可诛。”许成宽慰起来,就是说话的声音有点大。肖扬愣了愣,他打量许成……文章是你写的,自己骂自己,这是什么操作?一个学生在边上附和:“同学你说的没错。小说不能当真,为了戏剧的冲突,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编排,这可以理解。”“我觉得不对,如果尹志平这个人是虚构的,那金庸先生怎么塑造角色,大家无可指摘。可历史上确有其人,在书写的时候,就应该多加注意……哪怕不替他扬美名,也不能抹黑啊。”“小说呀,真真假假,半真半假,九假一真,九真一假,这都是写作的技法,你们不要较真。”“不对!文章列举两个例子,杨家将里的潘仁美,原型是大宋名将潘美;还有水浒传的武大郎,原型是身材高大,英俊不凡的进士。他们被无耻小人编排,蒙冤千百年。尹志平也是。神雕于59年成书,现在95年了。36年啊!他被骂了36年。抛开小说角色的塑造不谈,金庸先生真的没错吗?”“……”一群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争论起来了。许成嘴角勾起淡淡的笑容。杠得好。他就知道会这样。年轻人,血气方刚,最好“斗”。都不用他挑拨,只是抛个引子,一切水到渠成。“这就是你说的造势?”肖扬低声问。看着一群学生从温和的争论,慢慢开始向激烈的争吵转变,他也逐渐回味过来了。许成冲他一笑,然后扬声叫道:“同学们,大家安静一下。这里是学校图书馆,不是菜市场,请大家克制。鲁迅先生说过,我只知道真理越辩越明,却未听说真理越骂越显。谩骂决不是批评,盛气凌人更解决不了问题……”“那是巴金说的,出自《作家的勇气和责任》。”许成无视了这个提醒:“报纸文章的署名你们也看到了,不知道是校内的哪位同学,或者老师、教授。他是看了新版神雕电视剧,发现身边的家人、朋友对尹志平的误解很深,才决定撰写文章为其‘平反’。要是大家不认同他的观点,也同样可以写文章驳斥嘛。文斗也是件雅事,我很期待各位同学的大作。”许成笑眯眯地拱火。一剑封喉!一群学生面面相觑,怦然心动。在大学没有扩招的时代,全国的大学生数量不多。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能跃上龙门的都是天之骄子,没有谁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在他们看来,【金庸先生,你欠尹志平一个道歉!】这篇文章除了观点新颖以外,并没有什么文笔,应该是学生的手笔。我上我也行!他们互相确认眼神,都是想要登报的人。那就笔下见真章吧!一群学生散了。“你好阴险!”肖扬的眼里,充满了鄙视。许成振振有词:“我这是给大家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说不定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有人写出了名堂,就此走上文坛大道。”他不是开玩笑。评论金庸小说走红的人不少,就算是几十年以后,还有一大堆人靠金庸小说吃饭呢。“会有效果吗?”肖扬知道许成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个话题炒起来,形成热潮带动更多的人知道《神雕侠侣》电视剧,然后趋势卖画报。“我相信有!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许成非常确信。肖扬咳了声,决定提前预判:“这是《列宁在1918》的台词,跟鲁迅没关系哈。”“我知道,我念过高中,我有文化!”“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