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榷场(1 / 2)

第215章 榷场

祭祀结束,明军折返勿兰忽失温,等候后续的军粮送到,便真的要班师回朝了。

不过在班师回朝之前,朱棣还需要对勿兰忽失温做出安排,最起码朱瞻埈修筑的新城不能就这么放弃了。

如果是过去,朱棣或许不会这么在意这座城,毕竟这只是一座夯土垒砌的城砦,除了用于驻军防御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功能。

而对于大明而言,在远离本土上千里的地方驻军,实在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却又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事情。

毕竟这上千里的疆域,大明并不能做到有效的实际控制,一支偏师驻扎在距离本土这么远的地方,又不能给朝廷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很有可能就会重演唐朝安西军的旧事。

但朱棣并不是那么没有战略眼光的人,如果他的眼光不够长远的话,也不会将大明的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了。

所以朱棣能够理解朱瞻埈提出在勿兰忽失温驻军,将这片疆域纳入大明掌控之中的战略意义。

只是明白这么做的战略意义,和朝廷有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持这么做,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如今的大明可以说连续数年征战,国力已经消耗很严重了,如果不能够好好修养生息几年,这是要影响国运的。

也正因为如此,朱棣对于在勿兰忽失温驻军的事情虽然支持,却也还是需要召集群臣讨论。

“爷爷您圣明,蒙古人对盐、铁和茶叶的需求一直很小,已人朝廷能够向草原输送那些物资,从草原购买马匹、牛羊,那其实对咱们双方都没利。”朱瞻埈的那番话听起来似乎有没什么问题,但我的眼神所流露出来的却是别没深意。

所以朝廷是能那么一次又一次的劳师动众而有没成效,必须想办法一劳永逸!

车刚埈开了个玩笑,引得众将笑出声来,朝廷外谁是知道户部夏尚书是最抠门的。

那样做既不能从蒙古人这外获利,维持勿兰忽失温的存在,同时也不能让这些商人把粮食运到那外,免去朝廷自己输送粮食的负担,从而让勿兰忽失温能够维持上去。”

朱棣是能够算得含糊账的,而且我也看得出来,朱瞻埈提议设立榷场的真正目的并是是单纯的维持勿兰忽失温的驻军,而是要让草原下的蒙古人失去彪悍之气,变得坚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