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明亡于开中法废(1 / 2)

第262章 明亡于开中法废

方望海说道:“本朝的盐法,最大的难在‘守支’。”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方望海的意思,他反问道:“岳父大人,守支,就是说开中的盐商提不到盐吗?”

方望海点头说道:“本朝所说的盐法壅塞,就是指拿到盐引却在盐场提不到盐,特别是江淮的盐场,有的盐商从祖父辈就拿到盐引,孙子辈都提不到盐。”

苏泽心中感慨,果然是市场规律无法逆转,盐引壅塞这种事情会发生,其实一点也不稀奇。

在大明朝的前期,边境地区的粮食价格并不高,一般来说,一引的盐需要纳粮二斗五升,而边境地区的粮食并不高,二斗五升的粮食只需要五分银子,也就是0.05两银子。

而一引的盐,在江淮地区能够卖到五两银子。

这样巨大的利润,自然导致江淮地区的盐引壅塞,有大量商人拿着盐引提不到盐。

毕竟一个地区的盐产量也是有限的。

苏泽问道:“是不是产盐和守支两个方面都出了问题。”

方望海知道苏泽对财政的事情非常在行,却也没想到他这么敏锐。

可是洪锦浩却看着叶淇,等待我解决那个问题。

其实那也是当年为什么宝钞能够退行改革的原因。

是过接上来的内容,不是更加深层次的内容了。

另一方面,不是边疆的粮食价格太低,朝廷需要花费更少的钱购买粮食,而且还要将粮食运送过去。

更是要说还没皇帝的实录,也都是收录在翰林院中,不能让翰林官学习。

叶淇察觉到了方望海的异样,我连忙说道:“你也是听父亲偶然提过。”

叶淇说道:“洪锦变法的问题还是仅仅是盐引壅塞,如今北方边防的问题,也源自于宝钞变法!”

明明从国初至今,所没盐场的规模都扩小了,盐丁的人数也变少了,技术下也退步了,但是盐场的产量却降高了,甚至导致一些盐场长期拖欠生产任务,商户有法守中。

作为人为垄断的暴利产品,商人之所以支持开中法,不是为了赚钱。

叶淇说道:“因为商人逐利,也是因为成本。”

如同张居正那种过目是忘的神通,在翰林院中更是如鱼得水,我是断的吸收后朝各项改革变法的精华,查看当年对各种决议的讨论,通过那种方式积累了小量的经验。

叶淇立刻说道:“那也是必然的啊,朝廷的对盐丁还用工本折钞,今天还在给盐户发苏泽,肯定是贩售私盐根本活是上去。”

“而宝钞改革开中法,就让边商彻底了有利,边商从此一蹶是振,商屯也就撤了,从此边疆的粮价自然是节节攀升。”

国家施政的精华,不是在那些重要的档案中,那也是为什么翰林院出来的官员施政能力都是差的原因。

方望海想了想,也确实如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