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财政制度极其混乱和复杂,户部无论是人数和管辖的事务,都是六部中的第一大部,甚至有时候还能凌驾于吏部之上。
原因也很简单,吏部说起来是管人事任命的,可是你小小的吏部管得了吗?管不了的嘛。
严嵩掌权之后,经常军训吏部官员,搞得吏部官员如同喽喽。
每次吏部推荐官员名单,都要派官员去内阁教育,等到内阁大佬们定下推荐人选,吏部才会草拟名单给皇帝。
而皇帝则从名单中选出自己合适的人选。
吏部在推荐高级官员上没有权利,在任命中低级官员上,也被内阁侵夺了权力。
严嵩模仿唐代政事堂制度,也在大明内阁搞出了什么堂除。
中下级的官员吏部推选之后,也要内阁审议通过才能下发,内阁凌驾于吏部之上,完全将吏部当做了小秘。
而户部却因为其专业性,免遭了内阁毒手,成为拥有较高自主权的部门。
户部下设十三清吏司,分别对应大明两京十三省中的十三省。
吏部云南清吏司对接云南布政使司,负责管理、监督、统计云南一省的财政,又是京官,比起兴国知县确实是很好的位置了。
不过海瑞还是有些闷闷不乐,他刚刚在兴国县做出来一点成绩,别人就忙着摘桃子了。
接任兴国知县的就是个严党中人,听说是上一科的进士,在京师等了三年,最后花费重金攀附上严世蕃,这才选到了兴国知县这个职位。
海瑞想起自己好不容易办起来的产业,又想到交接大印的时候,那位新任知县贪婪的目光,看到那位新知县迫不及待的用自己的手下去接管工坊,海瑞心里不是滋味。
海瑞将驽马套上马车,让老母亲和妻子坐在马车内,自己则扶在马车外,他拒绝了万民伞,因为他只有一辆马车没有地方放。
海瑞也没有脱靴给百姓留作纪念,因为这双都要穿破了官靴是他唯一的官靴,上面密密麻麻的针脚都是海妻在油灯下缝的。
海瑞的行李也只有这么几件,都是他从浙江带过来的。
怀着不知道悲喜的心情,海瑞踏上了前往京师的道路。
京师之中,此时却是花团锦簇,春暖花开的热闹景象,此时京师的街道上热闹非凡,应天府花了大力气,将京师城内的乞丐和饥民都驱赶到了城外。
因为今天是科举三家跨马游街的日子。
嘉靖四十一年的殿试结果出来了,苏州府贡士徐时行为一甲第一名,为本科状元。
苏州贡士王锡爵为一甲第二名,为本科榜眼。
徽州府贡士许国为一甲第三名,是本科的探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