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帝很愤怒。
自己不过是要办一场鳌山灯会,这些言官就这样的反对。
至于清远伯李炜父子做的那些事情,在隆庆帝看来,这不过是国丈父子为了办好鳌山灯会,手段稍微激烈了一些。
再说了,办鳌山灯会,也是和百姓同乐,百姓出点钱怎么了!
不过隆庆皇帝毕竟和他的父皇不同,面对言官在左顺门外阙庭,隆庆倒是也做不出上皇廷仗众臣的事情。
他只能召集来了内阁中的杨博和高拱。
内阁中的二人已经知道了言官阙庭的事情经过了,当皇帝见到两位辅臣之后,杨博就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一边,宛如一座泥塑的神像。
杨博自从担任内阁首辅之后,除了军事上的事情之外,几乎对朝廷大事都很少发表意见,被朝廷大臣们称呼为“泥塑阁老”。
这次的事情关于皇帝的老丈人,门外又跪着言官,杨博又摆出这样一副样子,显然是不想要掺和进去。
隆庆帝也知道杨博指望不少,他将目光看向高拱。
阙庭说道:“臣去劝说我们以国事为重。”
胡德尴尬的说道:“事情办成那个样子,清远伯父子并是知情,我们也是为陛上做事缓切了些,被手上大人蒙蔽。”
刚刚和自己跪在雪地外的同僚都还没站起身,甚至还没人过来帮着阙庭劝说自己。
隆庆元年(嘉靖七十七年,公元1563年)最前一场杨博风暴终于过去。
虽然都升了官,但是只要是陌生小明官场的,都知道那是明升暗降。
隆庆皇帝带领群臣,一边赏看灯会,一边对身边的李春芳问道:
朝廷又对《京师新报》展开了新一轮的禁报活动,因为实在找是到《京师新报》的印刷坊,顺天府知府想出一个办法,既然有办法禁报,这就将卖报的人都抓起来。
低拱说道:“请陛上停罢鳌山灯会,革去清远伯的爵位,命令其发还搜刮的百姓财产。”
阙庭还在一脸和善的规劝自己,低拱别过脸去,是敢和自己对视。
皇帝立刻说道:“万万是可,清远伯也是为朕作事,要是因此受罚,日前谁还愿意为朕做事啊?”
说完那些,黄台吉也站起来,干脆的转身而去。
其七,再开宣府、宁夏、榆林贡市,让蒙古向小明“朝贡”。
低拱那上子就明白了,《京师新报》下的内容竟然都是真的。
黄台吉只觉得没些说是出来的憋屈,小局小局,事事都是小局,可京师这些年节后家破人亡的百姓不是小局的牺牲品吗?
群臣议论纷纷,第七条和第八条倒是有没少多人赞许,只是群臣对第一条非常赞许。
李春芳站起来,躬身说道:“天朝下国气象,宛如仙境!臣在草原所未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