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有了名气,公司才会接到歌手的唱片制作邀请。
甚至,在签约歌手的时候,歌手也会看这个公司是否有能力制作出好唱片。
因此,对于公司第一张唱片,杨旭东很重视。
为了能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唱歌太难听导致唱片扑街,杨旭东在为自己制作唱片前,特意去跟宝丽金这边熟悉的歌手请教了一些演唱技巧。
同时,他还专门让梁成威对他的音色、唱功进行了测试,把他适合演唱的歌曲类型圈出来。
关于杨旭东的音色以及唱功,经过测试,梁成威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他认为,杨旭东的音域很广,很适合当歌手,不过,可能是因为杨旭东有过前世经历的原因,他的唱法比较倾向于抒情类歌曲。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他够努力,他能唱各种类型的歌曲,但最适合唱的类型还是那种比较真情流露的歌曲。
如果再说通俗一点,其实就是杨旭东很容易在歌曲中注入感情,就像后世的毛不易一样,唱歌很容易将人代入情绪中,所以在选歌的时候,越能代入感情的歌曲越适合他。
确认了自己适合的类型以后,杨旭东很快开始了自己第一张唱片的选歌。
相比其他歌手制作歌曲的时候需要根据风格、主题来进行创作。
杨旭东有所不同,他是先给自己找了一首适合自己,且比较经典的歌曲后,才开始围绕着这首歌进行主题以及风格确认。
经过一番演唱、实验以后,杨旭东给自己选了一首很经典的歌曲作为唱片主打。
这首歌就是1989年陈慧娴演唱的《千千阙歌》。
《千千阙歌》这首歌是改编自小RB歌手近藤真彦于1988年十一月发行的《夕焼けの歌(夕阳之歌)》。
八九年,陈慧娴与梅艳芳一起改编了这首《夕焼けの歌(夕阳之歌)》,俩人先后在香江发行了这首歌。
最终的结果嘛,因为这首歌,两位八十年代最灼手可热的天后在1990年1月举办十大金曲颁奖典礼上爆发了后世都闻名的千夕之争。
这首歌的经典程度那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在千夕之争中,陈慧娴最终败北梅艳芳,让《夕阳之歌》获得了最受欢迎女歌手以及金曲金奖,但在销量上,《千千阙歌》所在的专辑却是以三十多万张的销量击败了《夕阳之歌》专辑的二十多万张。
除了销量,在传唱度上,很明显,《千千阙歌》也略高《夕阳之歌》一筹。
当然,《千千阙歌》与《夕阳之歌》誰胜誰负,这并不关杨旭东的事。
他之所以选择这首歌,有几个原因。
一,这首歌足够经典,传唱度高,很适合用来打响名气。
二,这首歌的意境感情虽然深,但杨旭东能够驾驭住它。
三,则是他喜欢这首歌,想抢在小RB近藤前面将它发行出来。
有了《千千阙歌》作为点主题的主打歌,围绕它的其他歌曲就简单了很多。
《千千阙歌》这首歌的意思是一首离别歌曲,当时填词这首歌的时候,陈慧娴已经确认了要离开乐坛去读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