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小雷家村的琐事(2 / 2)

韩坤没有选择住一晚,而是等晚点再回去。

主要是家里韩母也等了很久了,韩坤不便失信。免得没有照顾到韩母的心情,致使韩母太过敏感,疑神疑鬼。

晚上下班后,宋季山回来的很早。

吃饭的时候,翁婿两人聊起了小雷家村的事情。宋季山说道:“小坤,前几天亲家(指韩母)来街上置办年货,跟我们聊了一下你们村里的事情。”

“你们家的地分下来了,总计差不多有1.8亩。”

“就是地分得比较散,有四小块,种地比较累人。不像那些家庭大户,一家子有十几口人。只要互相换一下,就能把一些田地连接起来。”

“你们家就这么点地,也没办法换。基数太少,可更换的条件就不足。”

分地的事情韩坤早就想到了,属于现实因素,人力解决不了这种问题。那些动辄十几口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坐地户,属于好几代扎根于此的本地人。

而韩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属于外地迁移户口。再者,韩父没有兄弟,就使得家庭成员单薄,根本形不成强劲的家族势力。

对此,韩坤也没好的办法。除非多生儿子,壮大韩家。

只是目前社会发展等因素,这些条件已经不允许了。最近几年开始倡导优生优育,根本不给你做大的机会。

不过,韩坤也没想待在农村,以后城市才是出路。

种地是个辛苦活,韩坤并不是很支持,说道:“既然地分下来了,回头让我妈少种一点,够交税就行。”

宋季山也是农村出身,自然知道种地的辛酸。因为懂点医术,才扎根在了红卫镇。

只是仅限于对时代发展的不可预测,宋季山并不是很认可,说道:“小坤,你这想法可不能有,不种地吃啥!”

对于此种谬论,韩坤有心想辩解一下。但是考虑到四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宋季山根本没有任何概念。

此时哪怕做再多的解释,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韩坤喝了口茶水,也是随了宋季山的心意,说道:“说的倒也是。”

看上去韩坤像是很赞成宋季山的意思,其实做事的时候,韩坤还是倾向于少种地。如果粮食不够吃了,倒是可以从供销社买一点,根本不担心缺粮的问题。

从80年代开始,吃饱已经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主要是向着吃好前进,比如鸡鸭鱼、牛羊猪肉之类的。

宋季山聊天的兴致很浓,聊完了田地的事情,又说起了村里的事情,说道:“前几天还看到你们那个大队书记在镇上跑着卖砖,估计没卖出去多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