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人有枪,他就不慌(2 / 2)

明末逍遥:武商 炎垅 1109 字 2023-04-25

朴大钟将桌案一拍道:“将那些渔民找来,让他们带路,本官要亲自去会会这些人。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名堂。”

……

巨文群岛西岛,紧靠码头的空地上围起了两人多高的木栅栏,占地八万多平米。所用木料全来自东岛滨海的地带。

这个区域是巨文岛的仓库和工业区。里面除了物资仓库,还有纺织工坊,枪炮坊,铁匠坊,木工坊,修船场等等设施。

火药坊太危险,所以没放在这里,而是单独设置在了东岛上。

杨重并未打算通过这些作坊盈利。实际上在这种地理位置,它们大多也难以盈利。

建设它们一是为了解决人口就业。二是为了方便日后向前沿提供补给。不能什么都完全依靠外界。

比如纺织工坊就是为了让妇女有事可做。

将生丝,棕麻,棉等原料购到此处,再制成成品。这些成品都是留着以后自用,但按市价估算出来的利润,也就刚够她们的薪酬加上基本生活支出。

在这里,所有人的基本生活支出是包圆的,也就是包吃包住包穿。

为什么利润这么薄,因为她们每七天就工作五天,每天四个时辰。剩余两天休息和军事训练。

仓库的大门口,男女老少排起了长队,正在领取火枪。但这些火枪不是枪炮坊生产出来的,枪炮坊没这么大产量。

它们都是年前从长崎购入的“铁炮”,它们中有1.2米长的萨摩筒,还有仅0.8米长的记州筒。来自中原的明人将它们统统称为鸟枪。

杨重下了政令,要求十六岁以上的健全人,无论男女,都要持有鸟枪,并学会使用。即使不是军事人员,持有鸟枪的人每月也要发放火药二两,用于实弹训练。

杨重并不是指望这些老弱妇孺上战场。

他旗下的青壮比例本来就小,未来的日子,大多青壮还要进入苦寒之地披荆斩棘。所以后方的防卫就会很空虚。

但只要后方老弱妇孺们手中有枪,有基本的射击和防卫训练,那么保护“本土”安全就没太大问题。

靶场上,杨重正观看着这些妇孺们操枪实射。只要她们能在一分钟内,完成火绳枪的二十多个装填步骤,并在十步内射中人形靶,就算合格。便能现场获得一两纹银奖励。

其中,一名女子背着个襁褓,仅用二十多秒就完成了装填,并将十步外的靶子中间开了个洞。

当她到杨重面前受赏时,杨重看着在她背后熟睡的孩童,问道:“这孩子听到铳声,为何不哭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