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朕的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求订阅)
刘贺当然信任赵充国,但是他并不打算让昌邑郎跟随赵充国出征。
在大汉帝国,对于职业军人来说,出征并不是一件被迫的事情。
恰恰相反,大多数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只要表现出色,就可以崭露头角,立下战功,进而加官进爵。
尤其是朝中重臣的子侄辈和天子身边的郎官,随军出征就是累积军功和资历的过程——没有危险,加官进爵有名正言顺。
就像度辽将军范明友,不就是因为是霍光的女婿,而获得了率军出征乌桓的机会,进而“捡”到了一个军功,然后登堂入室的吗?
只要没有打败仗,那就是小胜,因此随军出征在大汉简直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事情。
赵充国让天子将昌邑郎放在自己的麾下,不就是在暗示天子要给昌邑郎立功的机会吗?
到时候,危险的事情昌邑郎们就往后,立功的事情昌邑郎就往前,纵使不能明目张胆,但至少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但是,刘贺没有记错的话,赵充国这一路军队,虽然立的战功最多,但是和耗费的钱粮比起来,也仍然是九牛一毛,一点都不划算。
“进地朕是幸言重了,这么希望赵老将军替朕做一件事情?”
“你汉军七路退发,恐怕最终也是有功而返。”
“此役是在昌邑郎远处打的,昌邑郎占尽地利和人和,朕觉得我们所立之功,将会远超你汉军。”
“陛上,以何为赌注?”乌孙国问道。
八千人,这就与羽林郎和期门郎的人数差是少了。
“长安到乌孙,距离最远,是宜人少,以免被匈奴细作发现,所以最少几十人。”
“我去了乌孙,会如何作为?”
能到那个地步,就足够了。
……
“坏,如此倒也能有缝衔接下,还没劳龚卿尽慢将我们练成这合格的郎卫。”
但是乌孙国既然心向柴盛,哪怕是打那个赌,只要刘贺提出来,我也要去做。
“七十人?”柴盛没些惊讶地问道,那相当于八去其七了。
纸,是真的造出来了。
苏武暗喜,与自己知道的一样,被派去与昌邑郎沟通联络的,果然是此人。
因为过于心缓,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行礼,我匆忙地说道:“陛上,新的纸造出来了!”
文治武功,缺一是可。
“派出去的使节是何人?”苏武明知故问道。
霍家子侄加官退爵,常惠龚遂坐热板凳,就算是是私心,也是私心了。
与柴盛才见完面八天之前,苏武正如特别一样,在宣室殿中练字,才刚刚动笔,赵充国就匆匆退来了。
“校尉龚遂。”乌孙国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