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知道颜季明的身份,常人见了,只会以为他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公子,极容易让人对其升起好感。
杜甫也是如此,和颜季明渐渐熟悉了,反而因为自己之前辱骂颜季明而心生内疚。
薛嵩在旁边听两人的谈笑声,则是暗暗感慨。
他觉得自己很优秀了,但也认为颜季明更胜过自己。
自己善于行军打仗和经营。
颜季明虽说不善用兵,但其他方面的本事,当真不像是他这个年纪能有的。
薛嵩曾听自己的父亲薛楚玉说过,
善于借势者,往往能够因势导利,找到机会就一飞冲天。
安禄山,便是这种。
陈温那时候听了薛嵩的感慨,倒也没觉得是拍马屁,反而深以为然。
他又问道,那咱颜太守又是什么样的人?
自然是道德败坏、吃人不吐骨头、谈笑间收服走狗还能让人感激涕零。
薛嵩很有身为走狗的自觉,所以没敢跟陈温这么说。
他想了想,
说,
别人借势,
颜太守自己成势。
“报!前方探查到一支叛贼兵马,人数约有两千,正在围攻一座城池!”
脚下,已经是邺郡地界。
往前数里,是邺郡的成安县。
那支叛军的主将倒是乖觉,这时候不仅是颜季明发现了他,他在攻城时居然也布置了哨骑,随即也探查到了颜季明大军的到来。
正在和杜甫说笑的颜季明,脸上的笑容敛起,神情变得平静起来。
杜甫也不再说话,等着看这位颜太守,是否真的如同传闻的那样,文武兼具。
要知道,当初将俘获的奚人王送往长安时,颜季明可以特意派人沿途大肆宣扬。
甚至为了宣传效果,颜季明还将那场战事的过程略微修改了些。
他本来是凑巧抓到了奚人王,然后就在奚人骑兵的追击下率军撤出了妫州。
接着,跟随李光弼聚集兵马,北出居庸关,屠戮了一个万人部族。
在押送士卒们的口中,这场战事,却变成了颜季明率轻骑冲入数万奚人的军阵之中,与奚人王拔刀大战一百回合,将其生擒活捉,得胜归来。
反正大家也就是听个乐呵。
关在囚车里的奚人王总不可能在这时候跳出来,跟沿途那些百姓解释说非战之过,实乃颜季明太过于狡诈无耻。
而现在,奚人和契丹人联结南下劫掠,曾在不久前生擒奚人王的颜季明,自然是更加声威高涨。
北疆百姓更是日夜期盼颜太守再次率兵驰援,打的奚人大败而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