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河西(下)(2 / 2)

大燕公子 山中老犬 1169 字 2023-05-13

“看来,开春之后,攻取卫地是势在必行了。那么,是大打还是,只要攻取卫地之后就停下来呢赵国此举,也有谋略在内,意图不纯呀”

阁相苏代与剧辛、粟腹等几位阁相商量后,同意了赵国的要求。

众人把商量的结果禀报给姬康后,由阁相苏代召见赵国使者郑朱,商谈此事。

苏代与郑朱两人经过两天的商谈之后,二人各自代表燕国与赵国,签订了协议。

燕、赵两国协议主要规定:

赵国把阿城、聊城、莘邑等二十余座城邑,连同所在地的民众,一起交给燕国,赵国在这些城邑的驻军必须在十月底前,换防给燕国的军队;

燕国则分批对赵国,提供不少于百万人六个月的粮食。

协议签订之后,姬康亲自下诏,命令驻守在齐地的大将薄望率第四军,进驻到河西之地。

接着下诏成立济西郡,把济北郡的高唐县划给了济西郡,做为济西郡的郡府。

调任武阳郡郡守高远,为济北郡的郡守;大将薄望为济北郡的军马都督。

高唐原来就号称齐国“北都”,在第一次燕国合纵伐齐之时,高唐城被赵国占据。

后来,赵国为了换取田单,又把此城归还给了齐国。

此番,高唐城做为济北郡的郡府,也在情理之中,没有超出众人的意料之外。

济北郡郡守高远,以及被抽调到济北郡的众多燕国官员,上任初期,就碰到了整个济北郡除高唐县以外,其他各县民众粮食短缺的问题。

撤出河西之地的赵军,因国内缺粮,走时把河西之地的粮食,几乎一扫而光。

留给济北民众的,只有不到两月的粮食。

气得济北郡守高远,是破口大骂。

讯息传回蓟都,姬康没有生气,则笑着对众臣道:

“这样也好,反而给了我燕国,一个收揽河西民众之心的机会。”

燕国众臣本来也与高远一样,都很生气。

但是听罢自家君王的话后,每个人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燕国的粮食缺么不缺呀反而是太富裕了。

现在燕国的许多民众,都开始用粮食喂养起家畜了呀

但是,自家君王体念河西民众的舆论,还是要造起来的。

没过两天,燕国旬报就在头版,发表了“决不让河西民众挨饿受冻”的评论。

评论指出:燕国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决不能让河西的民众有任何挨饿受冻的现象。燕国其他各郡县的民众,要帮助河西民众共渡难关。

评论好号召各郡县的民众:捐助粮食与衣物,决不能让济北郡的任何一个民众挨饿,也绝对不能让济北郡的任何一个民众受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