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姬康与三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姬康都觉得格外的轻松。什么君王,什么天下,什么大势等,这些东西与自己的三个孩子相比起来,就什么也不重要了。
“……祖师道: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一个侍官进来,来到侍官令王从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王从点了点头,等姬康讲的故事告一段落后,上前躬身禀奏道:
“王上,韩非大夫在宫外求见。”
“韩非求见?”姬康有点惊讶的问道。
“是的,王上。”
对姬康来说,平时难得休沐一天。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朝臣们都有个默契,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没人愿意来打扰姬康。
既然这个时候求见,不用说,肯定是有重要的事了。
“让韩非大夫到亲和殿等候,寡人即可前去。”姬康吩咐道。
“诺。”王从应声,安排了人前去。
姬康让侍候三个孩子侍官、宫女把三个孩子抱走,送到他们的母亲那里。
自己站起身来,稍微穿戴整齐,在王从等侍者的陪同下,朝亲和殿走去。
按照规制,从姬康的寝殿到前方的亲和殿,是有舆车侍候、仪式随行的。但姬康登基以来,很讨厌这一套形式主义,很少坐舆车,都是步行前去。
燕国朝臣得知此事后,皆为感佩。
亲和殿门的廊道左右,宫卫们佩刀持戈,目不斜视,站得笔直。
韩非站在殿门口,眉头微皱,显然是有心事。
此时殿内传来一阵动静,韩非知道,估计自家的君王从殿后来了。
果不其然,不一会,一个侍官出来,对韩非道:
“韩非大夫,王上来了,传你进去。”
韩非随同着侍官走进殿内,看到姬康已坐在往常靠窗的桌前。
看到韩非进来,姬康摆了摆手,制止了韩非的参拜,问道:
“韩非,有何要事要禀奏寡人?”
韩非上前躬身,对姬康言道:
“启禀王上,吾师荀子来信,不知何故?已从楚国辞掉兰陵令,此时已动身前来我燕国了。故此,臣特地前来,禀报吾王。”
姬康听罢韩非的话后,脸上露出了欢喜的表情。
韩非不知道荀子为何从楚国辞官?但是姬康已从情报局那里,对此事知道的清清楚楚。
荀子辞官,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以及现在正宠信的门客李园,有着很大的关系。
做为这个时代,继孔子、孟子之后,曾三次担任过稷下学宫“祭酒”,儒家学派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荀子,天下闻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