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身份牌揭开(2 / 2)

陈卓霏插话:“那你也说说,你去过哪呗,只听别人的,自己不分享,不是好习惯。”

华彦曦也加入,谴责他:“赶紧的。”

沈翊坤也期待的看着他,做出专心聆听状。

肖一笙沉吟了一下,组织好语言,回答道:“我真的很少纯粹因为旅游,去哪玩过。非要说的话,巴黎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挺深刻的。”

“法国人的艺术细胞满到快要溢出来,我逛过蓬皮杜艺术中心,看了印象派莫奈大师和梵高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梵高的自画像,好几版都不同,笔触也有所变化。我还记得,距离蓬皮杜最近的地铁站,在手扶电梯的出入口,左边墙壁悬挂着大幅的画框,画的内容反映着画家康定斯基推崇的秩序。”

“这种秩序,运用到绘画艺术里,点、线、面、色基本都循序严谨到刻板的秩序。”

康迪斯基曾经说:“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仿佛绷紧着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意按动着各个琴键,以激起心灵的和谐的震动。”他的代表作《黄,红,蓝》就是一幅流动着音乐的旋律,让色彩歌唱的“音乐画”。他只依照自己对于色彩、音符的异乎寻常的感受力去谱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来表达,不仅对板片尤为的偏爱、还有对于光的戏剧性运用。

肖一笙接着说:“手扶电梯的右边墙壁,相对应的位置,悬挂着几乎同等大小的大幅画框,画的内容,我认为,致敬了画家蒙克推崇的混沌。”

蒙克的一生作品很多,大多与爱情、疾病、死亡有关,他认为人性善恶难辨,社会里形形色色的各类人混杂在一起,如同混沌。

名画《呐喊》是蒙克表现主义作品中极富表现力的力作,也是最有名的一副画,属于蒙克组画《生命》22幅中的一幅。这幅作品表现了慑人心魄的恐怖与绝望以及无可名状的巨大痛苦,人心混沌不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分析道:“人流密集的电梯出入口,挂上两幅画,一边是秩序,一边是混沌,设计师应该是暗喻着巴黎这座历史悠久的国际大都会,兼收并蓄,不断创新,也是秩序和和混沌并存。”

肖一笙缓了口气,接着讲述:“我也路过历史悠久的凯旋门,石雕非常宏伟瑰丽。法国人很有创新精神,在巴黎重新建造了一座后现代风格的新凯旋门,故意把两座凯旋门布置在大道的首尾,相互辉映,别具一格。”

华彦曦追问:“那你去过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音乐v里出现的蓝色列车餐厅吗?”

肖一笙回答:“去过,那里太有名了,询问本地人,基本都会推荐去那里打卡,赏名画,听音乐,顺便喝杯咖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