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笙操控的无人机X35,本来一直待在50左右拍摄,趁着休息的二十分钟,他也一键返航。
他重新给无人机替换了备用的锂电池,检查了一遍机身,确认没有机械故障。
对电子罗盘进行正确校准,做好螺旋桨平衡。
清洁镜头,确认色温、ISO、快门、光圈、录影格式等设定,防止在空中多浪费时间调整。
一切确认无误,肖一笙再次一键启动无人机升空,能够稳定的在水平面上不动,无须任何控制介入。
他先在50的低空操作飞行方向动作,看是否可正确飞行。没有问题,才再次拉升无人机到100的高空,一键悬浮,耐心等待空战正式开始。
手机屏幕里显示着无人机摄像头航拍实时图传,从那个高度往地面看,拍到的景色,和站在33层楼的天台往下看,视觉效果是一回事,地面所有的事物都等比例缩小很多倍。
如果无人机不慎发生故障,失控坠落,这种高度,算上重力加速度,很难不炸机,比高空抛物杀伤力大的多。毕竟无人机的机身重量,比普通垃圾也要沉得多。
在大多数的航模比赛中,基本都不会设置3v3空战。
不仅因为参战的航模仿真机一多,危险系数也会增加,而且实际比赛中,经常会发生乌龙事件。
航模的飞行轨迹没有控制好,转弯的时候半径小于自己的飘带长度除以2π,比赛中误切掉自己或者队友的尾带,这种乌龙事件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少,等于把胜利拱手让给对方,徒劳无功。
1v1空战时,两架航模机在空中盘旋逶迤,轨迹清晰,互相衔尾追逐。操控者只要控制好航模的转弯半径,不太容易发生自杀式乌龙。
到了2v2空战时,4架飞机互相混战,失误的可能性大增。
特别是混战时,四条尾带缠绕在一起,虽然颜色不同,但战斗节奏一加快,连操纵者自己都会犯迷糊,很容易造成误杀。
至于3v3,那就是翻倍的难度了,不适合比赛竞技,因为偶然性太大了,很容易失误,比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运气。
幸好,肖一笙要求彩云之上俱乐部发烧友只需表演出追逐战的精彩刺激,不用真刀真枪的拼斗。
更不需要像大型比赛那样,为了团队最终的胜利,不惜自杀式的用自己的航模去撞击另一架航模,做好玉石俱焚的准备。
临时裁判陈胜昊发出预备信号后,六架无人机集体升空,到达100米的高空,悬浮着等待开战指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