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毕,关羽的心头突然涌现了一股不悦,即便没有表露出来,但语气分明加重道:“一笔不义之财,不群何故如此看重,过去的相处,关某对你可是相当看好的。”
看着关二哥眉头紧皱,荀幽苦笑一嘴。
这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是忠义无双的关云长,如果能轻易接受那笔财资的话,荀幽反倒觉得有些不符武圣的气质了。
他倒是没替自己辩驳,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歪,只是直言道:“关二哥以为,以我们现在的功劳,未来入洛阳,就算有龚太守,加上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位中郎将替我们说话,论功行赏的时候,主公的官职能到何种地步?”
莫名抛出了这个问题,关羽同刘备都各自陷入了沉思。
到底是事关自己,刘备略作思量后,保守道:“备以为,白身起家,有个一县县令当就不错了,过去从来没有为官经验,再往上,治理一郡或许就力不从心了。”
与刘备的看法不同,关羽想到了大哥汉室宗亲的身份,笑道:“大哥未免太过自谦了,大破幽州黄巾、诛杀青豫二州黄巾渠帅、加上征讨张梁张宝有功,等陛下承认你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后,怎么着也会封你个一郡郡守,或是国相。”
听完关羽的回答,荀幽顿时给关二哥竖了个大拇指。
有了龚太守的承诺,加上朱儁、皇甫嵩二位中郎将的青睐,倘使卢中郎那边别横生变故,至少一郡国相是十拿九稳的。
然而他可不满足于此。
灵帝后期,什么最值钱又最不值钱?
官爵!
只要有钱,只要有富可敌国的财资,管你是三公九卿还是一地刺史,那都是能坐下来商量详谈的。
乱世中兵马粮草固然重要,但这一切的根基是地盘于百姓。
士兵源起于百姓中,粮草生于良田内。
有了安稳的地盘,得了民心,这才能供应军队开销,才能为横扫乱世奠基。
所以荀幽才会对那笔横财如此执着,他开口道:“关二哥说得很好,但二哥难道就此满足了吗?”
刘备闻言,眼珠微动。郡守国相往上,那便是州牧或一州刺史了,他于是诚惶诚恐道:“不群莫要捧杀备了,和你说的那样,饭要一口口吃,这做官哪有一步登天的道理啊。”
然而荀幽却语气坚定道:“非常时期行非常之道,有些时候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那个店了,主公要谨记另一个道理,那便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刘备看上去仍是犹豫不决,但关羽却点着头,仿佛觉得很有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