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三位大儒的器重(2 / 2)

只是目前并不想让白纸流通的荀幽摇了摇头,道:“成本过高,济南如今也留存不多,至少暂时不能在大汉流通。不过康成先生若是喜欢,车上几十张便一并赠予先生了。”

郑玄摇了摇头,可惜道:“那倒是不必,君子不夺人所好,此纸雪白轻盈,于我等文人而言无异至宝,价比千金,受之有愧。”

刘备也品了口清茶,赶忙摇头道:“康成先生愿相助门徒,以资助济南,无异于雪中送炭,若是不收下,反倒令我等心生不安了。”

荀幽与刘备一唱一和,两人并没有事先商量,不过默契的言语却渐渐让原本不打算收下纸张的郑玄慢慢妥协。

治学严肃,谈吐风雅的大儒郑玄一年下来几乎都是板着个脸,不过今天他仿佛特别尽兴。

不仅是因为收到了需要被他珍藏的至宝,更是因为他对眼前那个被好友在信中大肆称赞的年轻人极为中意。

原本打算让那位得意门徒继续在自己手中打磨几年的郑玄突然改变主意,开口道:“我门下门徒数千,有一位孙乾字公佑,本打算细细雕琢,不过转念一想倒是让他去跟玄德你们多听多做,或许进步更大,远比成日侍奉在老头子我身边要强得多。”

“待会玄德另外再挑几人,我让公佑和他们一并陪玄德你去济南。”

有了郑玄的肯定,此行的目的达成,刘备心满意足地拱手致谢。

而荀幽对郑玄的话倒是颇为认可,“读万卷书终归比不上行万里路,我觉得光是这点,康成先生自己肯定颇有体会。”

郑玄那打算去握茶杯的手没来由一愣,座下年轻士子的话让他想起了许多,年轻的时候遍访关东学者,稍长以后又往关西拜大儒马融为师。

把大汉疆土走了个大概,体会过东西民风人情之后的他更能体会眼界视野对一个士子书生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为何不看好那群闭门造车的家伙一般。

郑玄老成地捧着茶杯,满脸欣赏,感叹道:“我总算明白子干为何对你如此看好了。”

“谋划黄巾,长于谋略策计;提醒子干提防黄门奸臣,长于眼界;又能伏妖除鬼,长于本事异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更是你荀不群长于通透经文的体现,圣人们的大道理都是在一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不断感悟出来的啊。”

突如其然地这么一番夸赞,说实话荀幽他有些措手不及。

通晓经文?这位大儒有必要如此谬赞自己吗?这个名头要是传出去,日后一个不慎,那不是就得身败名裂?

最后,荀幽是一脸汗颜地与刘备同郑玄请辞。

来到郑玄命人给他们准备好过夜歇息用的偏房,刘备走在荀幽后头笑道:“还记得最开始见不群你的那次,是在大兴山下,当初的你虽然与我都是白身,失意地离开荀氏,不过当时我看你那双满含光彩的眼神就知道不群你肯定有名扬四方的那天,这不,算算到现在,卢师、伯喈先生还有康成先生都对你青眼相加,放在本朝也是件极为难得的事情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