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疍家渔排(2 / 2)

荣欣怡感慨着。

赵静神色也有些不忍。

确实,对于世代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来说,一想到这种一辈子漂泊在海上的生活,就自然而然地觉得很凄惨。

在依附于土地上的人们眼里,没有恒产的人,都是很惨的。

“嗯,他们这种生活确实挺艰难,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几百年来,疍家人就是这么过来的。”

赵文牧宽慰道。

众生皆苦,人要懂得接受现实。

赵静点点头。

“以后政府也会安置他们的,疍家人总会有踏踏实实生活在陆地上那一天。”

赵文牧继续说道。

对于疍家人的安置,其实周总理时期就已经开始做了。

只不过改革开放后,才真正有余力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仓廪足而知礼节。

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有钱了,才好办事儿!

临近码头,远远望见前面是连绵的船屋。

大大小小的渔排错落有致,渔排上有各种小木屋,总体色调偏灰,也有一些看上去更新一些的红顶小房子。

碧海蓝天,微波荡漾,木屋冒着缕缕炊烟,不时有渔船穿梭其中。

仿佛一张静谧而唯美的画卷。

怪不得好莱坞大片里出现香江时,总喜欢来一段渔排追逐战呢!

众人走下车来,痴痴看着。

船上生存的条件其实非常艰苦。

光是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就困难重重。

所以,船屋的卫生条件一直很差。

如果不考虑这些,不走近去观察船屋逼仄、潮湿的生存环境,不去细想其中的各种不便,这确实是很优美的景色。

车子开进码头。

与渔排有着相当的距离。

这边停泊了几艘大型船舶,造型有些像那种有着大露台的游艇。

这些,是专门做餐饮的花艇。

也是海上的移动餐厅。

船尾插了一根根黄旗。

好在这些船很大,又停靠在岸边,摇晃程度微不可查。

赵静不至于晕船。

抱着小囡囡,搀着媳妇,走上甲板。

这里摆了七八张桌子,已经有不少人在吃早饭。

不一会儿,疍家最经典的艇仔粥、紫苏炒田螺、疍家糕和疍家腊鸭扎就上来了。

“三哥,你给讲讲这几样吃的呗?”

赵文秋一边嘬着田螺,一边对赵文牧说道。

几个人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慢慢享用美味。

紫苏炒田螺,他们这一群人里面,大多数人都吃不习惯。

只有赵文秋最喜欢这种怪怪的味道。

“好呀!”

赵文牧本就是做餐饮起家,疍家菜他还真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首先,疍家人既然漂泊在海上,他们的食物自然以海鲜为主,强调‘不时不食,不鲜不食’,新鲜和原汁原味,是它最大的特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