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休妻(2 / 2)

看了看有些慌张的张丹青,兵部尚书齐泰满脸的尴尬和不好意思,赶忙道歉的解释说道:“丹青贤弟莫怪,我家的这个丫头啊,你之前可是见过的,性格有些任性古怪,也正是因为如此,到现在都还没寻这个合适的婆家,倒是让贤弟见笑了,啊,对了,若是贤弟有认识的合适人家的贤良子弟,也可以向我介绍介绍,我这小女的婚事啊,这两年可没让我少操心,哈哈哈,说出来都有些怪丢人的。

要知道民间的普通女子,十四五岁做娘的大有人在,大多数女孩家成婚都非常早,可我这个女儿,今年都十九岁了,依旧还没有合适的人家,这我看得上的人家嘛,人家又嫌弃我女儿性格任性古怪,怕她难以稳重持家,能看上我女儿的吧,也都是一些攀附富贵人家,反而有些人让我看不上。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也就一直这么悬着吊着……”

拧干了袖子上的茶水,张丹青有些好气又好笑的摇了摇头,齐泰说的话倒也不无道理。在明清时期,或者说在大多数的封建社会王朝,结婚年龄,那可是早的有些令人发指!

若是放在现代社会来说,我国提倡的是“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现在,女子结婚的法定年纪是二十岁,男子比女子多两岁。但是,若真有女子二十岁就结婚了都会被说成是结婚太早。

但是如果,这是在古代的话,二十岁的女子若还是没有出嫁都会被说是老姑娘了,很多古代二十岁的女子其孩子都能满地跑了,因为,她们大多是十三四岁就嫁人。现在,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还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地接受着老师和家长的呵护,心智和生理上都未成熟。

那么,为何在古代就得结婚了呢?

其实在民间,早婚之俗一直为历代所崇尚。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说:“十六知礼仪,十七遗汝嫁。”《汉书.王吉传》:“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代不明而民多夭。”唐李白《长干行》:“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可以说,我国在古代其实一直是一个“早婚国家”,并且,在古代一直有一个婚龄标准,每朝每代都不一样,其中,周朝《周礼?地官?媒氏》中提到的“男子三十娶妻,女子二十嫁人”屡次被说起,按照这么看和现代标准差不多,而且,男子的年龄还放宽了八年,但是,从史料上分析其实不然。这个年纪不是现代婚姻法中最低结婚年龄,而是最高年龄上限。

也就是说:女子在二十岁之前必须嫁人,男子在三十岁之前必须娶妻。而在《礼记》中规定的男女结婚年纪的标准是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在唐朝规定“男子十五以上,女子十三以上,必须嫁娶”,明代规定“凡是男子年满十六,女子年满十四,若是还没有嫁娶,就要听从官府安排成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