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荀氏族人居住之地在许县族地内,一些中年儒生,以及长者在正堂议会。
荀氏这些年,因党锢避难,大儒皆隐遁而走,入仕的人寥寥无几。
而百年来,荀氏族中不断有位居高官者,荀淑时最是风评鼎盛,被称作“神君”。
他所生八子,也被人称作荀氏八龙,荀氏声名也曾盛极一时。
当然,那都是过去的事,一场党锢之后,党人纷纷罢免、退隐,无法入仕。
现下荀氏在党锢解除之后,八龙后一代最出众之人,便是在洛阳宫中任守宫令的荀彧。
其余者,多是心有抱负志向,但无力施为。
而当年的荀氏八龙之中,才学第一的硕儒,号称“慈明无双”的荀爽,如今还隐遁在汉水滨潜心做著。
堂上,在下首位置上的中年人已有些年岁,面庞瘦削,着褐色、黑色交错的袍服,头戴进贤冠,气度儒雅不凡,且不苟言笑。
此人,便是时任黄门的荀攸,字公达。
也就是荀彧的侄子。
虽说是侄子,但他岁数却是十分年长,而且有清廉之名,曾入仕为官吏,党锢解除后,现任黄门侍郎,与何进交好。
如今刚好回乡到族中,准备开春后再返回洛阳。
门客禀报完了城外车马商队已到,他忽而笑了起来,双手相叠,扫视一眼,语气平淡的道:“他这是,知错了吧?”
“没有,他带了上百车商货,千人随从,跨过了族中之地,看方向,好像是冲着县内去的。”
“啊?”
荀攸捻须的动作稍稍僵了一下,喃喃道:“不应该啊。”
“他既行商得财,如今又是荀氏稍显颓势,正待钱财运作之时,此为最好时机,可令当年风评倒转……应该要回来才对。”
他不想挽回名声吗?
前几年被骂得这么惨,声名狼藉呀。
我还以为要带着车马商队,满载而归拿钱来把我们砸到赞叹呢。
文伯还没原谅荀氏吗?
“哼,当初他自甘堕落退为商贾,我们也没有对他赶尽杀绝,否则将他孝廉之名剥去,哪有他容身之地?”
“现在行商大赚,在乡勇市井之间得了仁义之名,居然还不立刻回族中相告。”
“他凭什么不回来!?”
“是啊,我们还集会商议。”
这就尴尬了不是,人家根本没打算回来。
刚你们还巴巴说什么,等回来要他到祖祠去三叩上香,结果他赚的钱,怕是都要去赠给别人!
荀氏之人其实直到现在依旧没有改变对商贾的看法,他们只是觉得,上百车……真的太多了。
“那他从门前走了一圈,是何意呢?”
“文伯少时有早慧,当年有盛名,才得举孝廉,谁知后为商贾,我等也是无奈,方才出言痛骂。”
若是我们这些荀氏长者不骂,就该是士人来骂他了。
“许是自有想法吧,”荀攸轻声说道,继而快速看向了那门客,吩咐道:“你跟上去再探一探,这车马到底是去何处。”
“喏。”
这议会刚刚召集,这些长者也都是经学大家,荀攸自己还是名士,基于种种原因,肯定不能就这样散去。
否则,晚上可能很多人睡不着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