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荀彧归乡,王佐之才(2 / 2)

谁有不喜欢被夸赞,又是何等的夸赞才能配的上自己的英明神武。

而且他也认为荀潇是画蛇添足,出身顶级士族的荀氏,有小孟尝之美名已经足够,哪里用收留雒阳难民再去搏一个仁义的美名。

流民难救,袁绍知道,他也从未将寻常百姓放在眼里,不过是徒劳浪费粮草罢了。

至于诸公极尽谄媚,他亦是心如明镜,不过是讨好自己,以求在接下来多分些利益。

自洛阳往东,东至大海,北至幽州,难至荆州均可算是关东,利益足够大。

如今天子威严尽失,董卓又暂时困死在关中,偌大的地盘还不是谁握在手里就说了算?

刚好,袁绍从来看不上小打小闹。

莫说是关东,就算是整个天下,他也有雄心鲸吞!

董卓封的渤海太守不够,自封的车骑将军还是不够,他想要的从来没有改变。

也许并非一步之遥。

所以,赶走武力最强的公孙瓒,气走威胁最大的袁术之后,又见到荀潇偏隅一方,对豫州之外的地盘没有表示一丝兴趣和建议,袁导决定再来吧大的。

偷天换日!

因此在接下来的数日里,袁绍突然慢了下来,对于各诸侯想要瓜分关东的想法,他只是笑而不语。

若是争吵得激烈了些,便以盟主的身份居中调和,突出一个两头不得罪,事情自然定不下来。

想要的便是定不下来。

至此,袁绍掌控了主动,和诸公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他愈发发觉,要导如此巨作,好像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也不太够用。

如今天子在董卓手里,传国玉玺被孙坚带走,自己要掌控话语权就得另立新帝。

不愧是袁绍,没有不敢想,也从来不想小打小闹。

至此,关东之事悬而不决,联军接连蹉跎了数日。

率先发现问题的是冀州牧韩馥,他本来野心不大,于是提出了散伙。

你们宴会归宴会,特么吃的我的粮草!

至此,轰轰烈烈的反董联军,宣告破裂,各路诸侯除了暗骂袁绍一句优柔寡断之外,也无法多说。

毕竟,人家做足了姿态,想要一碗水端平。水平高大谁也挑不出毛病。

只是暗暗发力,准备回去之后招兵买马,地盘还是得自己打下来才行。

袁绍没有去渤海,只遣将再去渤海募兵,自己则带着主力驻扎在河内。

渤海毕竟太过偏僻,在接下来的大作之中无法精准微控。

这段时间跟王匡的眉来眼去开出了胜利的花朵,当然也是因为袁术南下,再无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