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五百四五十分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分数,可以说是“兴许能上一本吧,兴许又不能”。
往年的一本线,都在550左右,可能左也可能右,赵德彬这个分实在是不保险。
如果赵德彬能把成绩稳定在560以上,那么填报海右大学,才比较有把握。
550分想上海右大学,有点悬,报个好一点的二本才是稳妥选择。
在海右,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在本省上大学,海右大学是首选。
假设,赵德彬的第一志愿填了海右大学,等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即便分数只差一分,也不会被一志愿录取,直接滑到末流二本。
录取分数线也有大小年,上下分差很大。
所以,即便是成绩很好的学生,在填志愿时也会求个稳妥,一般都是选比自己平时成绩低一档次的学校。
举个例子,后世,赵德彬所在的电子科研所里,可以说是卧虎藏龙,不少同事是当年县、市的高考状元,志愿填的没一个是TOP2。
其中,有一位同事是登州市下辖县高考状元,出来的分数可以上TOP2,志愿填的是镐京电子科技大。
另一位同事分数上是地级市高考状元,志愿报的是申沪交通大学。
好不容易,于老师和家里人盼回来了赵德彬。
他也不负众望,下学期一开学就考到了580,这让于老师和家里人喜出望外。
这时候,填志愿的分歧已从“海右大学还是二本”变成了“海右大学还是午汉大学”。
以韩义华为代表的“海右大学”阵营,和以赵知学为首的“午汉大学”的阵营,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辩论。
战况之激励,堪比鹰酱总统选举。
这两个阵营直到最后也没争出个结果,因为赵德彬考到了590。
相应地,这个甜蜜的烦恼变成了“TOP2貌似……也能想一想哈?”
不过,还没烦恼多久,预考成绩就出来了,赵德彬考了612。
面对这个分数,于老师和韩义华笑得合不拢嘴,赵知学也背叛了“午汉大学”阵营。
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为了这事,韩义华还给赵德青发了好几封电报,每个人在纠结,到底是“五道口”,还是“圆明园”?
无论是哪所学校,哪个专业,610多都是稳进。
填志愿前,家里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在会上得出“赵德彬同志究竟要考哪个大学”的结论。
赵知学严肃道:“大明,报志愿是个大事,你决定好了吗?”
赵德彬点点头:“我心里有数了。”
韩义华急切问道:“那你到底要去啊?”
赵德彬认真回答:“我准备报浅川大学。”
全家人:???
赵德英:“说好的五道口和圆明园呢?”
赵丽萍:“谁能告诉我,浅川大学在哪里?”
赵德彬只能从头解释,浅川大学在粤东省的浅川市,浅川市大家都该知道吧?特区啊!开放的那个!
还是赵知学问到了点子上:“这个浅川大学,是重点大学吗?”喜欢重生之互联网致富手册请大家收藏:()重生之互联网致富手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