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霓虹的最后底牌(2 / 2)

泥土被铁锹,不断的铲起飞扬,地面开始发生变化,壕沟渐渐的成型。

“小霓虹现在也开始当起缩头乌龟了,当年的威风都到那里去了!”

看着小鬼子一个个缩在自己的阵地上,不敢冒头,第203师师长,陈厚冷笑了一声。

如果,以为这些能阻挡他们的进攻脚步,那绝对是痴心妄想。

这世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阻挡,已经掌握制空权的东方军队!

强大的炮火,足够让敌人毁灭!

“继续挖战壕,稳扎稳打,不给小霓虹任何漏洞!”

陈厚吩咐了下去,准备开始防御工事。

所有的东方将领,都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均要开挖工事,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减少伤亡。

“是!”

缅北密亚当,乃是重要的门户,也是小霓虹在中部最后一个地方,一旦失守,整个北方与中部,都要落入东方人的手中。

这一点,是整个霓虹不愿看到的。

于是霓虹大本营动作起来,又有三万人,开始往密亚当开拔,五百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坦克也投入进去。该坦克由霓虹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7年制成,1938年开始装备。

不再是那种豆丁坦克了。

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霓虹军队的坦克以小豆丁坦克、97式中型坦克为主,其中97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

但是,由于霓虹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东方大陆及东南亚作战,作战对象基本上没有坦克部队或仅装备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霓虹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

另一方面也抑制了霓虹坦克的发展,自从东方的坦克出现,屡次交锋中受挫,又被赶出了东方,面对东方强大的龍式坦克,霓虹的各型小坦克显得不堪一击,使霓虹感到“切肤之痛”。

痛定思痛的结果,是紧急研制能与对方坦克作战的三式中型坦克,成为小霓虹的最后一张“王牌”。

而这张王牌,也一直没有动用,在东南亚之地,大多数还是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

在新加坡、费宾的工厂之内,还在大力生产四式坦克,与五式坦克。

此时,霓虹天皇与几位大臣,正在“加藤工厂”之内,这是霓虹最后的底蕴。

霓虹在坦克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

此时,在霓虹天皇面前,静静的躺着五十辆四式坦克,和一百辆五式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为30.8吨,和以前霓虹的只有10多吨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来要大一圈。乘员为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副驾驶员。其整车的内部布置如图所示。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传动装置,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

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这种总体布置方式,在二战中的坦克上相当普遍。

其主要优点是坦克的纵向布置较合理,纵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点是使整车的高度增加。

主要武器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原来是准备用于五式中型坦克的,并准备采用自动装弹机。

由于研制时间紧急,被迫去掉了自动装弹机装到四式坦克上。 ..喜欢抗战之老子是军阀请大家收藏:()抗战之老子是军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