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楚点点头,没有露出得意的表情,看到傻柱和白面胖子只是有点面无表情的了盯了自己一眼,就很快去处理食材了。
沙河粉,就是用浸泡透的米磨浆,然后用竹板蒸熟后切开,制备这个算是基本功了,如果能加点淀粉和食用油进去,能改善一定的口感,算是自己的秘籍之一。
农村生活中,很早的时候就有磨淀粉的习惯,一般叫做芡粉、生粉,勾芡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它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是细胞中碳水化合物最普遍的储藏形式,比如傻柱擅长的川菜麻婆豆腐最后一道工序是勾芡。
傻柱二人早早的就磨好了米浆,甚至搞好后和侯楚拉开了好一段距离,生怕他途中来个“学艺”,侯楚也乐得其中,找张军要了点川菜打水勾芡用的淀粉,直接就混好了米浆上炉蒸了,蒸到有点微微晶莹透明,就赶紧撕下来叠在一起,凑够了数量后直接用刀按照尺寸分开。
给牛肉上了浆,拉了油,反正也不是侯楚自家用的油,他也不心疼,至于张军,则委托了他帮忙鼓风,因为到了新世纪已经有电动鼓风炉的出现,讲究的是一个火大的锅气,这时期还没有出现,只能委托张军拉着风箱手动鼓风了。
给豆芽掐头去尾算是银芽,也一起放上,混了点盐巴、酱油,没有鸡粉也没有海肠粉就用微许糖代替,最后放上葱段,翻炒几下,就算出锅了,用筷子撩起一点牛河,侯楚也没有先尝尝的意思,只是看了看碟子底部,没有积油,说明翻炒的很到位。
就是这年头生抽老抽是混在一起的,侯楚调解了盐和酱油的比例,才使得出品颜色在一个稳定的区间。
侯楚偷看了一眼傻柱他们,因为他们有两个人,所以出菜的速度是比自己快的,也按照张军的指示,给小包间亲自上了菜。
包间里面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的青年男人,大概三十岁的样子,穿着这个时期非常罕见的整套西装,旁边陪同的是江副厂长,而意外的是张军也在位置上,看来张军不像表面上显示的这么简单,傻柱和食堂主任不在。
金丝眼镜男人看到侯楚穿着油布兜子和袖套进来,还给侯楚打了一个招呼,侯楚点点头算是回应了招呼,心想这人还真是要风度不要温度,在四九城穿这么少就不怕挨冻,上了菜就想回去,等试菜结果,没想到反而被张军拦住了,开口的却是金丝眼镜男人,用烫嘴的粤式普通话说道:
“你是叫做侯楚对吧,我听张军说你是粤省人?”
“是啊,老家是那边的,早几年家里避战乱到四九城讨食来了。”
金丝眼镜男人拿起筷子,掀起了河粉,看了看没有积油的底,和江副厂长点了点头,道:
“就你了,你什么时候有空就来做饭就行,这里主要是做晚餐,如果抽空不了,我可以让他们厂直接给你们单位发借调函,工期大概有个四五天吧到时候也差不多过年了,粤式酒席会做吗?比如烧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