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惩罚(2 / 2)

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1108 字 2023-09-08

“礼确实不薄,而且送的多,州中官吏基本上都有一份。”

崔琰也过来禀报,说他们这边也有很多人收到了商州豪强们送的礼物。

两边一对,李超发现这些豪强们确实出手大方,对李超来说,这些礼物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些商州官吏,以及他带来的那些官吏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钱。

“我马上让人把钱都退回去!”

“退什么,既然他们送了,那就留下吧。把收到的礼,都到你我这边登记一下,然后这些就算是太子殿下给大家这段时间的辛苦费了。”

那些豪强们送礼,送的还不少,这完全够的上行贿了,官吏们收受,那就是受贿。不过李超也知道,水至清无鱼,不论是他带来的人,还是这本地的官吏们,他们也是要养家糊口的。

送来的钱财,李超一句话,那就能从受贿变成太子的打赏,性质就不一样了。

官吏们收的同一笔钱,也就从脏钱变成了直接的赏赐收入。受贿,那就会让他们拿钱手软,会替豪强们说话。但领赏,他们就不用站豪强那边了。

“给那些大户再送张单子过去,还剩下三天时间,让他们抓紧交粮。同时,给这些敢公然行贿朝廷官吏的人,送一张罚单过去。他们行贿多少,就罚金翻倍!”李超微笑着说道,但决定却有些狠了。

这次只是罚点钱,已经是李超的严厉警告了。

李超这次带来了不少人,除了一千护卫们,还有一个幕僚团队。其中有品阶的官员也就十几个,其余的一百多人,都是吏员。

无品无阶。

这些人有的算是经制吏,有不少则是李超征辟的幕僚。这些人都是读书人,有些人还是参加过科举出身的。

不过如今的科举不够完善,那么多的科目中,也就明经和进士科份量重,其它的如秀才科等录取人太少。就算考中明经和进士,也不是马上就能做官,总之想出仕,归根到底,还得靠家世、背景。

既没家世,又没有一个好的靠山,考上了科举两三年内也难得授官。

很多读书人,尤其是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他们多数还是选择先给人入幕做幕僚。做幕僚不是为赚钱,而是期待能够得到幕主赏识,将来得到推荐的机会。

李超以宰相职出任地方担任一道宣抚使、观察使和大都督,这是使相。按朝廷的制度,他是可以开府建衙,自己征辟幕僚团队的。其中一些幕僚,甚至是能有品级的。

这也是唐时与后来宋明时官员的巨大区别,唐时的高级官员,都能开府,自辟属吏。在隋时,甚至连刺史都能自辟属吏,到现在,刺史手里这个权力已经被朝廷收走,地方品官,都由朝廷吏部任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