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阳光明媚。
看着汉江边上这些围满了祭祀先祖的人,让人不由唏嘘。
“走吧,回家!”
老爹叹声气。
远处的管家和家丁们牵着马过来,一边还有许多百姓围在边上。
李超知道,这些人就是普通的百姓了,他们倒大多数都是本地百姓,不用来江边遥祭祖先的。他们今天来,其实是冲着大家的祭品来的。
虽然朝廷过年发了一笔过年粮,但如今这年头,个个面有菜色。
而今天,许多人来这里祭祖,都备了不少的祭品的,祭祀完,这些东西当然也不会带走,一般就会散给旁边的百姓,因此来这里,其实是来分点祭品的。
“拿去给大家分了吧!”老爹把祭品蓝子递给家丁。
李超也对后面的家丁道,“把我们车上的年糕、粘豆包、豆屑米果还有饺子、汤圆这些,都拿来发给大家,每人发一份。”
李超来前,就知道了会有这种情况,因此他早有备而来,特意拉了好几车的这些吃食过来的,就是为了发给来的百姓的。
管事和家丁过去招呼那些围过来的百姓排队,大声告诉他们排队,一人一份。每一份,都还算比较丰富,会有年糕等好几样,加起来估计得有两斤。
大家兴奋的排队,领到的一看居然如此丰富,都向着李超爷俩跪下磕头。两斤的食物而已,但对这些百姓们来说,却是无比的珍贵。
骑上马,李超和老爹叹声气往回走。
这样的感激他们并不想有。
“贞观元年,流年不利啊,明年大家能挺过去吗?”老爹问。
“肯定能的,其实明年的灾情虽然可能比今年还重,但最关键的反而是今年。今年冬天没饿死多少人,那明年就更饿不死人了。朝廷这么多举措,灾区的救治措施很到位。如今灾区的人已经很少了,青壮又大都集中起来以工代赈,局面不会乱。救济起来,也会更加容易的。”
“这就好,这就好啊。说来,也真是万分难得,这么大的灾,饿死的人却非常少。若是以往,百里无鸡鸣,千里无人烟,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