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对李超的教育方法还是比较支持的,她也是崔氏名门出身,崔家千年士族,家规极严,因此崔莺莺深知这些。
“李家的孩子都会做饭,菜做的还不错,魏国公会让长孙家的孩子学做菜吗?”李超望着长孙无忌笑问。
长孙无忌摇摇头。
长孙家也是名门,当年也是北魏皇族,长孙家如今还是后戚,同时也是朝中顶级勋臣,为何要让儿子学做菜?
“我们灞上李家的孩子不但会做菜,而且十岁以上的孩子,就算把他扔到秦岭里,孤身一人,也有办法生存一周。他们知道如何生存,知道哪里找吃的,知道怎么露宿野营,知道如何打猎捕鱼,知道如何躲避毒蛇猛兽,知道如何寻找草药,知道如何急救,也懂得如何辨认方向·······”
长孙无忌再次摇头。
“我给他们铠甲、武器,但他们得自己保养。我给他们马匹,他们每周都要自己涮马。我甚至会在每年的农忙的时候,让他们去割麦收稻子。”
长孙无忌问,“这些有必要吗?”
“有必要,很有必要,如果只是让他们打小开始学文习武,这样的孩子就算书读的多,武艺好,可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子弟。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性格,知识和才能仅是其次。”
长无孙忌不由的哈哈一笑。
“你做事总是一套一套的,可结果确实总是出人意料。我都后悔,没有早点把孩子送到你家来教了。”
李超却摇头,“自己的儿子自己教。”
“但太子却是你教出来的。”长孙无忌道。
李超不理他。
秋风凉爽。
院里飘荡着桂花的香气。
“陛下对你的识大体顾大局很满意。”长孙无忌换了个话题。
“那么陛下是答应我的那个提议了?”
“这个还需要再考虑。”
李世民的辽东换封,让不少勋臣们都有些不满。
不过如今的皇帝正是声隆鼎盛之时,大家心有些不满,也没多少人说出来。
不过李超知道,这种不满也会慢慢积存,当达到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魏国公,你难道不认为,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很不现实吗?”
长孙无忌认真的道,“但涉及兵马之事,总是重中之重,必须慎重再慎重。”
李超却很不客气的道,“但朝廷将功臣们都分封边疆,那是什么地方?蛮夷之地,蕃人比汉人多,形势复杂。不论是西域还是塞外,又或辽北以及南蛮之地。”
“但大唐兵甲天下,哪个敢来进犯?”长孙无忌道。
“魏国公,你说这话,你自己能信吗?就算是大唐如今北灭突厥东平高句丽,可不也还有吐谷浑犯事?蛮夷之所有为蛮夷,就是他们往往连自己的首领都没有,他们行事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一场大灾,可能他们就会来劫掠犯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