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表面上只是温州府城一城,实际上要的却是温州一府,只要清廷让出了扼住永宁江入海口,最为坚固,也最为关键的府城,整个温州府,也将无所依托,之后明郑想要全域收复,便是易如反掌了。
不过,这些交换和谈判的条件,细节,以及要求,经过军情司的一番筹谋策划之后,传递出去的时候,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其中关于顺治态度的谣言,传播得最为广泛,宣传司甚至根据明郑域内的传播效果,选择了相对优质,适合传播的内容定向投放江南。
与此同时,和李率泰这样的铁杆汉奸被鞑子利用完之后就抛弃,甚至不肯用一座城来换上百人相比,马信反正之后,得到了国姓爷信任和重用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政策,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起到威慑和拉拢的双重作用。否则,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为自己制造更多困难。
一些铁杆汉奸,明郑是坚决不可能留的,李率泰等人,便是郑成功要杀的“鸡”。但若是那些误入歧途的绿营军将领士兵,反正之后,前途几乎都是一片光明。此前的赫文兴,郝尚久和如今的马信,则都是郑成功千金买的“马骨”。
而策划这一切的郑成功,自然知道最终的谈判会不了了之,清廷不可能吃这个哑巴亏,温州府一旦有失,浙东和福建就连成一体了,他的这点小心思,顺治和身边的一众大臣,难道看不出来?
但谈判不了了之,一直拖延,宣传司和军情司才有合适的契机不断散播谣言,离间绿营军,甚至是汉八旗与满人的关系。这些政治上的成果,将来都极有可能会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至于拖延到最后,李率泰等人如何处置,郑成功也早就有了主意,他的“马骨”会亲自送那只他要杀来儆猴的“鸡”上路,事情才算是圆满结束了。
而关于此事最新进展的谈论结束之后,会议也进入正式了议程。黄山虽然也已经来到了宁波府城,但因为旧伤复发,马上就要从参谋总部退下了,此次会议的主持,他便交到了刘国轩的手上,自己则只是作为旁听参与。
经过了“浙东行辕”的历练之后,郑成功此时也有意要进一步扶持刘国轩,这样的安排自然也是他背后点头授意的。否则,没人敢擅自做出更改。
“首先,是‘浙东行辕’的废存问题,经过参谋总部和诸位的讨论和意见,藩主最终决定,在原本计划上做出一定调整。‘浙东行辕’依旧会继续保留,但只会存在到北伐南京之前,各部大军整训完毕之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