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位街机平台(2 / 2)

在80年代初,CPU只有两个主流,就是INTEL和摩托罗拉,几乎所有的重要电子产品,都是围绕这两家公司的CPU打造出来的。

但很少有公司会选择两款芯片进行同时的应用开发,原因也很简单,不想浪费资源。

这个年代,对于CPU的应用开发还处于早期的摸索阶段,大量的CPU应用电路方案,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这种摸索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够同时精通两款CPU,同时去开发两款芯片,代表着双份的投入,而这双份的投入之间,却是相互竞争的。

只有陈兵,凭借重生的优势,对这两款CPU的优劣势都非常清楚,也能提前准确说出这两种CPU,在何种应用方向上,更具优势,才敢于同时开发这两款CPU应用。

陈兵用INTEL技术体系的Z80、8086、,打造了一系列的通用计算机产品,同时也用摩托罗拉的打造了用于处理图形的图形工作站和16位街机平台。

INTEL和摩托罗拉都是在70年代末期就推出了16位芯片,但这种16位芯片的普及应用,却要比CPU的推出晚几年,直到80年代初,才开始陆续普及,这中间差异的几年,就是在等待下游应用厂商,围绕CPU展开应用开发。

CPU是典型的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CPU推出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售价也就极昂贵,这就更加剧了早期开发的困难。

只有应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CPU生产成本才能降下来,同时各种应用开发方案也成熟了,才可能大规模的导入到应用领域。

而一旦这CPU被广泛的应用之后,这些围绕着CPU形成的成熟开发方案,反过来就成为了CPU厂商的商业护城河。

以最着名的两款8位芯片Z80、6502为例,这两款产品的应用寿命极长,甚至在陈兵重生的时候,都还在被广泛的使用。

那个时候,如果是从生产技术上面,能够生产类似8位芯片的厂家已经非常多了,但这两款应用成熟、品质稳定、价格低廉的芯片,却几乎再没有可能被替代。

这是半导体芯片领域非常特殊之处,产品的应用市场导入,需要很长的周期,而一款足够好的产品,又会有超长的产品受命周期。

80年代初期,是16位CPU的导入期,INTEL的8086在81年被应用在IBM的PC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每年的耗用量已经达到了几十万片,正在向百万级的年销量突破,也代表着,这款芯片已经进入了规模生产的获利回报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