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造战舰,建水师(2 / 2)

下面的四层,每一层都有通风的管道。所有的配件都是通过鲁班锁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异常的牢固。

船底下还有铜层,用来防止水中生物的附着。

这样的一艘战舰,虽然跟李重茂穿越前的没发比,但比起大航海时代,丝毫不差。

在当时,大唐的战舰已经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存在。在李治时期,也就是李重茂爷爷做皇帝的时候,大唐曾为了朝鲜,与日本在海上大战一场。

日本出动了数千艘的战舰,四万多人。大唐出动了一百多艘战舰,一万多人,结果就是日本大败。

从此,日本虚心向大唐学习。

当时大唐的战舰,平均一艘载八十人左右,最大的指挥舰可载八百人左右。唐朝中叶的宰相杜佑的说法:

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忽遇暴风,人力莫能制,此亦非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成熟的水师舰队,大唐水师除了战舰之外,还有斗舰,相当于后世的巡洋舰;走舸,相当于装备了反舰导弹的快挺。艋艟,相当于有一定自卫能力的侦察艇。游艇,相当于联络船,是主要用于指挥调度,传达军事命令。海鹘,装备特殊的平衡装置,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作战。

唐军的战舰上还有不少的神兵利器,如拍杆、绞车弩等。

如今,《战舰营造》上记载的战舰,比大唐水师现有的战舰,都要先进的太多。

即便与现在的大唐水师相比,绝对处于霸主级别的存在。

李重茂看的异常兴奋,有这样的战舰,在海战方面,绝对是降维的打击。

很快,李重茂就冷静了下来。

这样的战舰,每一艘建造起来,都花费不菲,甚至不比建造一座城池少多少。

而且工艺比建造城池更为复杂,更为精细。

李重茂现在不缺银子,缺的是能工巧匠与人力。好在襄州有上百万的人口,更是有不少的人口,在从四周涌来。

第二天一早,李重茂与杨凯威各自行事起来。

杨凯威乘坐小船,前往樊城,准备他的假意劝降之举。

临行前,吴文登等人为其送行。

“大人此去,何时能回?下官等,可都翘首以望啊!”

吴文登此话一出,其他官员也都立刻应喝起来。

“是啊,是啊!”

“杨大人可要早点回来啊!”

……

这些人久经官场,都成了人精。他们并非关心杨凯威,而是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