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海紧捏着图纸连连点头,甚至都没问过媳妇,当即拍板:“绍安你放心,三叔到时候一定把暖棚给你管好。还有,你三婶和三弟妹,也会一起帮忙的。”
说着,他很是激动的表示:“咱家这院落,是不是也要盖暖棚?绍安你放心,这里的活交给你三婶来就行。回头我们就住到庄子里去,每天让你三婶过来帮忙打理。我们都是自家人,不该说的话,一定不会说的。”
谢砚之知道马氏一直想摆摊做买卖,就问:“那三婶他们不摆面摊了?”
李三海摇头:“不摆了,京城天气太冷,摆摊做早食要起得很早不说,初时还得碰冷水,我怕你三婶受不住。再加上你三弟妹年纪不小,我想等铮子过来后,让他们能尽早怀上孩子。”
谢砚之听到这话就知道三房这是着急子嗣,便没再说什么。
倒是李三海在激动过后,这才低头把图纸摊开。
等他看完,眼底带着疑惑问:“这暖棚,怎么有些像钧子家?”
“对,就是按照李家坳的钧子家画的,包括火炕也是一样。只是屋顶用稀疏的屋瓦与油布包裹,如此等有大晴天时,就可以把油布掀开。让太阳光透过稀疏的屋瓦,照进暖棚内就成。只是如此一来,那么大的暖棚光是靠你一人还不成……”
李三海听着谢砚之的形容,也知道那暖棚应该很大很大,如此那些炕估计得日夜烧个不停。
他一个人确实不行,得有人换着来才成。
想着,他就说:“我听说京城的冬天比较长,又格外冷。要不然到时候让钧子和铮子,也跟着一起忙活。”
谢砚之想到自己要忙接下来的会试,也没闲工夫去管李钧和李铮,让他们先忙这个也行。
“成,等他们来了,问问他们自己的意思。若是愿意,那就先这样。倘若不愿,也莫勉强,回头让媛娘买几个干农活的死契下人即可。待来年殿试结束,我得空了,再琢磨琢磨,他们的前程。”
李三海见他到这个时候,还挂心铮子和钧子,心下暖暖的。
甚至觉得媛娘能以一个和离妇的身份,再嫁给他,是上辈子烧了高香的缘故!
李媛可不知道她三叔心里是怎么想她的,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已进入冬月。
这期间有周彩静在,庄子的大暖棚已经盖好了。
便是连菜,也在李媛带着一双女儿,以及李老伯和李三海一家三口的努力下,给种上的。
眼下庄子那边,下人都让周彩静遣走了,暖棚是李三海一家在打理。
而谢家这边,则是由李媛母女和李老伯祖孙轮着来。
李媛每隔五天,便会用浸泡过绿豆的水掺和着灵泉水,告诉李三海一家,这是秘药,要和水稀释后,一起浇菜。
因色泽和气味问题,李三海一家三口始终没怀疑过。
眼看暖棚菜的增长速度极快,他们也只当是用了秘药的缘故。
李钧两口子和李铮到京城时,暖棚中的菜也已可以对外售卖。
这一天,恰好周彩静带人上门验菜。
。<!--2022100409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