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汗国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汗蒙哥于今重庆钓鱼城暴之后,所谓的黄金家族便开始分裂为两大派,一派是西征派,一派是南下派。西征派以阿里不哥为代表,他们的扩张方向和统治势力主要集中在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地区,保存了蒙古草原政权的特点,采取分封政权形态和游牧经济结构;南下派以忽必烈为代表,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原金国、西夏、南宋这些地区,主张实行汉化政策,以儒家治天下,采取封建政权形态和农耕经济结构。
显而易见,忽必烈的汉化政策引起了西征派诸多蒙古王公贵族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数典忘宗的行为,背离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草原帝国的初衷。
因此,西征派支持阿里不哥继承汗位,反对忽必烈继承汗位。之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进行了多年的汗位之争,加剧了不同利益团体的冲突与矛盾,将偌大的蒙古汗国推向了分裂。
最终,忽必烈战胜了阿里不哥,但也失去了西征派的支持,西北的几个汗国纷纷独立,不再承认忽必烈为蒙古共主。后来,在忽必烈平定海都之乱后,西北汗国也只是将元朝视为名义上的宗主国。
从此,偌大的蒙古汗国便分裂成了忽必烈治下的元朝与四个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2022100409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