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五钱银子(2 / 2)

万一闯贼在洪承畴回军之前,就攻破京师,他们还得做顺臣呢。

现在大明根本就用不着面临攘外还是安内的两难选择,直到此时他们才确切的认识到,不安内根本就无法攘外。

目前而言,李自成的威胁远超贺今朝,更远超关外的爱新觉罗。

崇祯一直都在期盼着能够把洪承畴这支兵马调进关内剿灭叛乱。

这样,才有机会重振山河。

就剩下吴国俊这一支忠心耿耿的兵马,崇祯认为不能轻动。

但这件事在内阁大臣们讨论数日都没有结果。

原因很简单,阁臣们深知此举意味着放弃宁锦防线以及大批国土,碍于名节考虑,他们故意推诿不决。

因为大家都不想承担责任,甚至反对皇帝的建议。

除非皇帝自己要跟他们说决定放弃宁远锦州等地,才能把他们全都调回关内。

崇祯则是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波人马再不返回关内,那他这个皇帝真是要做到头了。

故而一直在派人询问吴国俊,那些蒙古人的动作如何了,可有消息从草原上传回来?

对于这件事既然阁臣们不肯肩上扛起责任,崇祯只能在关外之地弃不弃上亲自做出决断,那就是放弃,然后退守山海关。

但阁臣们依旧不敢给洪承畴等人下令,故意拖延。

待到崇祯得到吴国俊的回复,说是大批人马已经攻打沉阳周遭,扰乱军心,相信洪承畴等人必定会抓住机会与清军决战,然后返回关内。

他已经派出大批夜不收,前往辽东等地打探消息。

一有最新消息,立即上报陛下。

有了帝国无双上将的回信,崇祯心里踏实多了。

这笔银子花的实在是值,要是察哈尔部的蒙古人能够杀死爱新觉罗家里的几个宗室,那可就更好了!

有了底气的崇祯立即给阁臣们发去谕旨,叫他们速速决断,不要再犹豫了,否则到时候连百姓带土地全都保不住。

这道谕旨显然是带着最后通牒的意思,叫周延儒立即拟旨进行。

如果需要再议,叫想要发言的大臣先把提纲上报。

要不然就闭嘴!

崇祯如此强硬的态度,更是让周延儒等人恐慌,到了最后时刻,皇帝是不是还想着要杀人?

如此行径,就是再给顶风抗旨的大臣们施加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周延儒还是不愿意接受“拟旨执行”第一方案,而是采取“必须再议”的第二方案。

毕竟按照崇祯的习惯,他突然变了性子,主动决断承担责任,手底下的大臣们也得迟疑。

一个人的本性不可能随意改变。

于是周延儒召集内阁六部台省等官在德政殿的旁室紧急会议,有几个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思,极力主张放弃关外,全都应对京师周遭的威胁。

其中以吏部给事中吴麟征争辩的最为激烈,大明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还想着鱼和熊掌都要兼得,简直是痴想妄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