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计划(2 / 2)

因为不禁海之后,大量被迫流入东南亚定居的沿海“百姓”又从事海上贸易活动。

越来越多的潮商涌向海外进行商业冒险,合法地随着季风下南洋或北上上海,乃至日本、高丽。

船只主要以贩运烟、糖、茶叶、瓷器、丝绸为主。

他们九月、十月间出发,乘东北信风出发,遇上好风,四帆如飞,顺风一个半月即可抵达暹逻。

当然这些船主最开始是以申请运营大米才被锤匪引入的。

毕竟这份买卖获利甚微。

但谁不肯给贺今朝运大米,有的是人运,不肯运的你就别想吃这碗饭。

说实在暹罗的大米相比于国内产量并不高。

但对于暹罗他们来说,用不着担心亩产较低的问题,这个产量他们已经吃不完,大量出口没问题。

尤其是暹罗被巴塞通王统治,对战缅甸占有极大优势。

他祖太爷包围了缅甸首都,后病死军中才撤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没有对外战争,暹罗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兴旺繁荣的景象,阿瑜陀耶王朝中期,用纸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贝叶。

巴塞通王延续祖上的优良传统,积极与大明互动,大力发展外贸。

如今大明沿海势力被锤匪所取代。

暹罗大米自是全都从广东汇入锤匪手中。

再通过内陆船只运输到各地治下以此来安稳民心,但大部分都是用于军粮囤积。

一旦大米可以运输减半了之后,这些船主从南洋运回来了象犀、珠宝等奇珍异物,犀角、肉桂等贵重药材,暹绸、胡椒香料、番藤等物产进行贸易。

同时他们也希望贺今朝能够尽快平定辽东,可以北上前往青岛、辽东,这样他们就能向南洋运输更加受欢迎的人参、鹿茸、兽皮等等。

因为高丽的产出实在是太少,尽管价格极高,但大多数商人都吃不到这口肥肉。

贺今朝回到村子内,听着知县的汇报最近停靠卸下来的暹罗大米悉数入库,待到开河之后便运到南京,全力支持北伐。

“大帅,暹罗的大米已经不够了,他们这趟回来能有些大米压舱就算是有心了,下一批粮食运来还得等三个月。”

澄海县知县陈钟山这才坐在椅子上,这些地区的稻米大部分一年三熟。

故而许多人都不为粮食发愁,所以才不会追究亩产。

“挺好的地盘。”

贺今朝评价了一句,倒是让陈钟山眉头一挑:

“大帅说的不错,该是咱们的地盘。”

“不着急。”贺今朝站起身来看着周遭的海图道:

“那些红夷人一步一步在各个地盘占了据点,作为中转站,将来都得给咱们交税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