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集(2 / 2)

史册 时代战士 1168 字 9个月前

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特别是亚历山大城,其次是开罗。其间夹杂着黎凡特文化的特点,即法国、希腊、土耳其和叙利亚文化的混合体。随着7世纪阿拉伯人的入侵,新的统治者和自身文化的保护人将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传播开来,其中禁止偶像崇拜,对大部分埃及人从过去法老和希腊罗马时代的宗教中解脱出来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很少过去的传统在科普特教堂中以改良的方式保存下来。埃及城市中,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与欧美居民没有太大的区别。以开罗为例,在众多书店、电影院、新歌剧院、文化团体和大学里,他们有很多机会去分享和体验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城市贫民来说,虽然与从法老时代以来一直毫无变化的单调的农村生活比起来,城市生活有些乐趣,但仍是相当乏味的。电视和电影以及公共庆祝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小摊小贩在忙碌着出售手工艺品和糖果,这儿也举办婚礼,有音乐、苦行僧唱诗、木偶剧、说书和歌舞。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纳吉布·马哈富兹(NeguibMahfouz)的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了现代埃及社会各阶级的生活画面。

禁忌

埃及人认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做事要从右手和右脚开始,握手、用餐、递送东西必须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脚,进入家门和清真寺先迈右脚。因此,用左手与他人握手或递东西是极不礼貌的。

按伊斯兰教教义,妇女的“迷人之处”是不能让丈夫以外的人窥见的,因此,短、薄、透、露的服装是禁止的。埃及人对外国人比较宽容,但严禁穿背心、短裤和超短裙进入清真寺。进入清真寺须脱鞋,女士还须围戴头巾。

绘画

绘画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线刻”,也就是在石头上通过平面造型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动物的形象。这些壁画中的绘画造型类似于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登场的《死亡之书》中出现的绘画造型样式,《死亡之书》也与墓葬有关,是古埃及陪葬物品的一种,是古埃及人所创造的帮助死者渡过难关并得到永生的一种咒语。而古埃及壁画的其本质与这种陪葬品种所出现的绘画风格相近,其本质是一种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美术形式。

第二种就如歌词中唱的“用象形文字刻下了永远”,是一种以象形文字为主题刻画样式的壁画作品,这些象形文字最初的形态是用一个符号代替一件实际对应的物品,例如人和鸟、狮子等动物与各种植物的形象,都可以通过象形文字的方式形象、生动地绘制出来,而这样的每一个符号就是一幅独立的画作。后来随着古埃及时代的演进和发展,象形文字虽然逐渐向着可会意的方向发展,但象形符号这一基本要素是从没改变的,象形文字一般出现在画面和浮雕背景中,功能有些近似与中国画中的“题跋”也就是引言等,当然除了“引子”这样的功能还有极强的装饰作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topxiaoshuo.com。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topxiaoshuo.com<!--20221004094730-->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