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拥有最高程度的经济自由在南美(排名全球第七)中,由于其独立和有效的司法体系和审慎的公共财政管理。2010年5月智利成为第一个南美国家加入经合组织。2006年,智利成为该国与拉丁美洲最高的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铜矿开采弥补了智利国内生产总值的20%和出口的60%。埃斯康迪达是全球最大的铜矿,在全球生产超过全球供应量的5%。总体而言,智利生产全球铜的三分之一。Codelco公司,国家矿业公司,竞争与私人的。
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20世纪80年代后,智开放市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取得较大增长,被世界银行和西方国家誉为拉美经济的样板。特别是2003年以来,智政府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得益于铜、三文鱼、纸浆等智出口支柱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经济稳步增长。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影响,智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经济增长放缓。2009年下半年以来,智经济企稳回升。2010年“2.27”地震造成智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经济损失达300亿美元,约占智国内生产总值17%。皮涅拉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重点围绕恢复交通、住房、就业和渔业四方面展开灾后重建工作,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美欧债务危机发酵、全球金融形势动荡等影响,智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12年经济增长5.25%。
智利经济初期极大建立在矿业上,尤其铜矿是该国最大资本,外资直接投资有52.9%集中在矿业开采。然而也导致单一化产业风险,铜矿价格严重关联财政状况,近年铜矿纯度也开始下降,导致经济开始需要转型。观光业较不兴盛有较大成长空间,而其南半球的地理和天候对于特定天文观测较有利,吸引每年不少天文爱好者旅游观测行程,带动了较特殊的天文观光产业。旅游智利经历了持续的增长。2005年旅游业增长了13.6%,但主要游客来自较贫穷的其他南美国家导致消费不高,美国游客有增长趋势然而依然较少,旅游大多集中在夏季(十二月至三月),并主要集中在沿海滩涂城镇。阿里卡,伊基克,安托法加斯塔,拉塞雷纳和科金博都在北方的主要夏季中心,和Pucón的岸边比亚里卡湖是在南方的主要中心。南方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国家公园(最流行的是孔吉利奥国家公园在阿劳卡尼亚)和周围Tirúa和卡涅特的沿海地区与莫查岛和纳韦尔布塔国家公园,奇洛埃群岛和巴塔哥尼亚。
葡萄农业是其另一大支柱,葡萄酒业也有较好展望,2013年出口至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皆有显著成长,橄榄油、蓝莓、覆盆子及蔓越莓类产值也达4亿美金之上,近1/3出口美国。智利国土狭长海岸线长达4,000余公里,渔业资源丰富,海产类资源也甚丰,养殖鲑鱼、鳟鱼等技术在外资进入后兴起。
其税制在21世纪后逐渐改革,是外资一大注意事项,因为不少税率上升,公司所得税由20%在4年内逐步提高至25%,啤酒附加税由15%提高至20.5%,葡萄酒由15%提高至24%,印花税由0.4%提高至0.8%。税务成本的上升导致低毛利劳动产业相对于其他南美国没有竞争优势。其金融业和房仲业较没有丰厚利润,法规也偏严,导致智利的服务业不突出,所以依靠服务业的高获利来应对增长的税额不适用于智利的投资经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topxiaoshuo.com。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topxiaoshuo.com<!--2022100409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