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集(2 / 2)

史册 时代战士 1177 字 9个月前

奥斯陆协议

在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

在1990年代早期,随着苏联解体,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0000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团结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

拉宾与《奥斯陆协议》

1994年10月,阿拉法特、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中)和总理拉宾因达成《奥斯陆协议》分享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市政府大楼旁遇刺,中东和谈进程遭受重创。

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再次成为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力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然而在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到哈马斯武装团体的频繁攻击,协议受到的支持也开始大量减少。在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希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佩雷斯在1996年5月以微弱差距输给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topxiaoshuo.com。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topxiaoshuo.com<!--20221004094730-->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