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巴拉圭共和国(1 / 2)

史册 时代战士 5940 字 9个月前

巴拉圭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delParaguay;瓜拉尼语:TavakuairetãParaguái),通称巴拉圭(西班牙语:Paraguay;瓜拉尼语:Paraguái),是位于南美洲的主权国家,也是位于南美洲的内陆国家,地据巴拉圭河两岸。其南边国境完全与阿根廷接壤,东北与西北角则分别是巴西与玻利维亚,为南美洲国家联盟和南方共同市场的成员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为亚松森。尽管巴拉圭是内陆国家,但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沿岸港口的船只也可以通过巴拉那河-巴拉圭河水路通往大西洋。【面 积】40.68万平方公里,【人 口】745.4万(2022年)。

巴拉圭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南方共同市场、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不结盟运动以及利马集团的成员及创始国之一。此外,位于亚松森大都会区的卢克市是南美洲足球协会的总部所在地。

巴拉圭宪法声明它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双语国家,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同为官方语言。在该国,有87%的居民会说瓜拉尼语。该语言的口头和书面使用受到瓜拉尼语言学院的管理。根据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巴拉圭的15岁以上识字率超过94%,预期寿命为78.1岁。它在人类发展指数中排名全球第98位,2019年为0.728分,虽是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巴拉圭经济结构是11.4%为农业和畜牧部门,33.5%为工业部门,47.5%为服务业,金融业为7.6%。尽管有贫穷和政治压迫的历史,但根据全球民意测验数据,巴拉圭经常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基本信息

中文名:巴拉圭共和国

国家领袖:圣地亚哥·培尼亚(总统)

外文名:西班牙语:RepúblicadelParaguay;瓜拉尼语:TavakuairetãParaguái

人口数量:745.4万(2022年)

简称:巴拉圭

人口密度:18人/平方公里(2020年)

所属洲:南美洲

主要民族:印欧混血种人、印第安人、白人

首都:亚松森

主要宗教:天主教

主要城市:东方市,恩卡纳西翁

国土面积:406,752平方公里

国庆日:5月14日

水域率:2.3%

国歌:《巴拉圭人,无共和毋宁死》

GDP总计:382.9亿美元(2021年)

国家代码:PRY

人均GDP:5210美元(2021年)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瓜拉尼语

国际电话区号:+595

货币:瓜拉尼

国际域名缩写:.py

时区:UTC-4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格言:和平和正义

国花:蓝色西番莲

国鸟:裸喉钟伞鸟

历史沿革

巴拉圭原为印地安人瓜拉尼族定居之地,1525年由葡萄牙人阿雷荷·加西亚(AlejoGarcía)发现,1537年西班牙人在巴拉圭河与皮科马约河汇合处建立第一个殖民点亚松森。此后,沦为西班牙殖民地。5年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也前往该地传教并教授当地人农牧及手工艺。1767年西班牙殖民者把耶稣会教士驱逐。18世纪,巴拉圭地区是南美洲最大的人口集中地区。

16世纪以前,圭库鲁人活动在西巴拉圭,以渔猎为生;瓜拉尼人生活在东巴拉圭,从事农业生产。

16世纪末划归秘鲁总督管辖。1776年并入拉普拉塔总督区。1811年5月14日宣布独立,成立巴拉圭共和国。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总统父亲老洛佩斯去世了,他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权杖,继任巴拉圭总统。

1864年~1870年由巴拉圭军事强人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以一个内陆小国巴拉圭,对巴西、阿根廷、乌拉圭3国同盟的战争,是南美洲最大的战争。有的历史学家把这场战争称作近代战争与现代战争的分水岭。这场战争的一个特点是,使用了步枪、机关枪、高爆炸药、大炮等现代武器,电报、侦察用的热气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后来在一战中使用的武器和装备,已经在这场战争中亮相了。

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秘密签订共同反对巴拉圭的三国同盟条约,并组成三国同盟联军。

1866年巴西换掉了陆军元帅米特尔,由加西亚接任。在他接任时,巴西军队在8个月内仅仅前进了15英里。加西亚没有急于进攻,而是用了8个月做攻击的准备,同时也让海军方面下决心把最昂贵的舰艇调来专对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个计划,通过向东大迂回绕过了巴拉圭人的防御工事。1868年5月,他终于完成了对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围。洛佩斯不得已率领大部队突破重围,仅留下很少士兵守城。靠着每天不停地炮击,联军终于在13个月后攻陷了这个要塞。

1932~1935年,巴拉圭同玻利维亚为争夺北查科地区的石油资源而爆发战争,巴拉圭获胜,占领争议地区约3/4的土地。

1947年,巴国发生为期六个月之内战后由红党执政。1954年,属红党的斯特罗斯纳将军发动政变,同年9月当选总统,嗣获一再连任迄1989年2月,始为罗德里格斯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从此开始实行民主制度选举总统。

1954年5月4日,军人斯特罗斯纳伙同红党右翼发动政变上台,实行军事独裁长达35年。

1989年2月2日,巴第一军区司令罗德里格斯发动政变,推翻斯特罗斯纳ducaizhengquan,并于同年5月举行了第一次民主选举,罗本人当选总统。

1993年,总统选举中,红党候选人瓦斯莫西获胜,成为1954年后第一届民选文人政府。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拉圭是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北与玻利维亚接壤,东邻巴西,西、南同阿根廷交界。国土面积40.68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巴拉圭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从北向南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河东为丘陵、沼泽和波状平原,是巴西高原的延伸部分,海拔300~600米,约占领土面积的1/3,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河西为查科地区,大多为原始森林与草原。境内主要山脉是阿曼拜山和巴兰卡尤山。

气候特征

巴拉圭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夏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26~33℃;冬季(6月至8月)气温为10~20℃。降水由东向西递减,东部约1300毫米,西部干旱地区400毫米左右。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54%,富珍贵硬木林、破斧树和马黛茶树等。石灰石储量较多,还有少量锰、铜、铁等矿藏。水力资源甚丰,已同邻国巴西、阿根廷合建大型水电站。

水系分布

巴拉圭主要河流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巴拉圭拥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两大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约为5600万千瓦。拥有伊泰普和亚西雷塔水电站各50%所有权,是南美重要的电力出口国。2020年,巴拉圭电力出口29.76亿美元,产值占全国GDP的6.5%。

森林资源

据统计,巴拉圭森林覆盖面积约为184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5.42%。70%森林资源集中在格兰查科地区,出产珍贵的硬质木材,硬木林、破斧树和马黛茶树等森林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

巴拉圭的盐矿和石灰石储量较大,还有少量铁、铜、锰、铁钒土、云母、铌、天然气、铝矾土等资源。近年来,在靠近玻利维亚边界的查科地区发现储量丰富的天然气。

行政区划

区划

巴拉圭划分为17个省和1个特别区(首都亚松森),17个省分别是:上巴拉圭、上巴拉那、阿曼拜、博克龙、卡瓜苏、卡萨帕、卡嫩迪尤、中央、康塞普西翁、科迪勒拉、瓜伊拉、伊塔普亚、米西奥内斯、涅恩布库、巴拉瓜里、阿耶斯总统省、圣佩德罗。

首都

【首 都】亚松森(Asunción),人口52.2万,夏季气温22—35℃,冬季气温12—22℃。

全国最大的城市。它位于巴拉圭的东岸,皮科马约河和巴拉圭河汇合处,南纬25度15',西经57度47'.亚松森原来生活着印第安人。1537年8月15日西班牙人到达此地时正值天主教的圣母玛丽亚升天节。在西班牙语里,升天节的发音是“亚松森“,因此,亚松森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1811年,巴拉圭独立,亚松森成为首都。该城地处南美第二大河巴拉圭河系的上游,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864-1870年发生了巴拉圭战争,亚松森被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占领,由巴西统治到1876年。

重要城市

恩卡纳西翁(Encarnación)

巴拉圭南部城市,伊塔普阿省首府。位于上巴拉那河畔,与阿根廷的波萨达斯隔河相望。人口2.8万(1982年)。始建于1632年。1926年曾遭龙卷风破坏。周围农牧区和林区的贸易和工业中心。有木材加工、制茶(马黛茶)、卷烟、轧棉、制革、谷物加工等工业。铁路和公路通亚松森,并有火车轮渡同阿根廷铁路衔接。有飞机场。

东方市(CiudaddelEste)

东方市是巴拉圭第二大城市,人口仅次于首都亚松森。市区人口约24万人,若把市郊人口计算在内则约37万5千人。亚松森每天有高速巴士行驶到这里,约需7小时。也可搭乘飞机(需45分,机场在巴西境内)。东方市位于巴拉圭最东边的城市,著名的伊瓜苏瀑布即在该城边上巴拉圭、巴西、阿根廷的三国边境,瀑布最壮观的景色要到巴西境内才能看得到。为免税城市,巴西和阿根廷有许多游客和单帮客来此采购。

国家象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