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帕劳共和国(1 / 2)

史册 时代战士 7681 字 9个月前

帕劳,原译为贝劳。全称帕劳共和国(帕劳语:BeluueraBelau),是太平洋上的岛国。1994年10月1日从美国的托管统治下独立。支柱产业是渔业和旅游业,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和古老的Modekngei教派,70%人口是当地土著,其余人口主要是菲律宾人。 陆地面积459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约62.9万平方公里。人口1.8万。

美国对帕劳进行大量的援助,人均GDP达$8900,人均国民收入是菲律宾和密克罗尼西亚国家的两倍,是太平洋岛国中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帕劳的旅游市场正倾向于吸引更多来自东亚的游客,并希望外国投资能够兴建更完备的基础设施。

基本信息

中文名:帕劳共和国

国家领袖:guojiayuanshou萨兰格尔·惠普斯(SurangelWhippsJr.)

外文名:The Republic of Palau

人口数量:1.8万

简称:帕劳、原译贝劳

人口密度:45.5人/平方公里(2011年)

所属洲:大洋洲

主要民族:密克罗尼西亚人,菲律宾人

首都:梅莱凯奥克(Melekeok)

主要宗教:基督教

主要城市:科罗尔,马卡拉尔,阿拉卡贝桑

国土面积:459平方公里

国庆日:1994年10月1日

水域率:忽略不计

国歌:《我们的帕劳》

GDP总计:1.64亿美元(2008年)

国家代码:PLW

人均GDP:8100美元(2008年)

官方语言:英语,帕劳语

国际电话区号:+680

货币:美元

国际域名缩写:.pw

时区:UTC+9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人类发展指数:0.782(高)(2011年)

历史沿革

帕劳旧称帛琉、贝劳。400年前就有人居住。

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但直至18世纪末欧洲人才开始涉足这一地区。

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

1898年被西班牙卖给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战后成为日本的委任统治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美国占领。

1947年,联合国将其交美国托管,与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构成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四个政治实体。

1969年,帕劳开始就未来政治地位同美国谈判。

1977年5月,美国卡特政府宣布于1981年中止托管协议。

1980年组成政府,改名帕劳共和国。

1981年当地宪法生效。

1982年8月与美签订了《自由联系条约》。根据条约规定,结束托管后,帕劳有权治理内政外交,防务和安全仍由美国负责。但该条约在多次全民公决中,均因未达75%的法定多数而未能获得通过。该条约在1993年11月举行的第八次公决中顺利通过。

1994年5月21日举行的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第61届会议上,帕劳和美国政府的代表宣布,《自由联系条约》自同年10月1日起生效。

1994年10月1日,帕劳共和国宣布独立。

1994年11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956号决议,宣布结束对最后一个托管地帕劳的托管地位。

1994年12月15日,帕劳成为联合国第185个成员国。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帕劳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位于西太平洋,关岛以南700英里处,属加罗林群岛,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的门户之一。由20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分布在南北长640公里的海面上,其中只有8个岛有常住居民。属热带气候。

帕劳由一个大堡礁和无数小岛和较小堡礁构成。主岛本身其实也由多个小堡礁构成,较大的有安加尔、Babeldaob(Babelthuap)、Koror、Peleliu。全国有三分之二人口在首都柯若居住。在主岛群以北,是Ngeruangel和Kayangel。主岛以西是RockIslands,无人居住。西南部距离主岛群约600公里的西南群岛,也是帕劳的一部份。

以下是帕劳和其他地区的距离:

美国夏威夷:7200公里

美国加州:11200公里

澳大利亚:4000公里

中国台湾:1600公里

日本:4000公里

菲律宾:880公里

新几内亚:650公里

自然资源

在帕劳,热带雨林覆盖大多数的岛屿,有黑檀木、孟加拉榕树、面包树、椰子树、露兜树等多种热带植物,这些热带雨林形成绿意盎然的树海。同时帕劳还有野生红树林与热带大草原生态可以探访。

帕劳海底生物形形色色,场面壮观包括超过1500种的多样鱼类、700种的珊瑚和海葵。其他值得一看的景观尚包括巨型蛤蜊、海龟、蝠。

帕劳的洛克群岛是太平洋最纯净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免遭工业污染的最后净土。不论是艳阳高照的白天,还是温润可人的夜晚,你都可以走在雪白细腻的沙滩上,感受世上最最清澈透明的海水。这里的海水有一种奇异的蓝绿色,那样纯净而又诡异,让人不敢相信,不敢触碰,只怕一伸手便打破了眼前的美梦。在帕劳,你会重新学到什么是海,什么是地,什么是光,什么是热。炽热的空气,清凉的海水,在这里,忘记自己,忘记外面的世界实在不是件困难的事。上帝创造帕劳似乎就是为了显示自己能够创造出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

国家象征

国名

帕劳共和国(TheRepublicofPalau),台湾地区称帛琉共和国。

国旗

帕劳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8:5。旗地为蓝色,象征海洋。中间偏左处有一轮金色圆月,象征民族团结和结束外国统治。本国旗启用于1981年1月1日。帕劳独立前曾使用过联合国旗、美国国旗和太平洋岛屿托管地旗。金黄色的圆轮代表月亮,月亮在帕劳人心目中是安定、和平与爱的象征。蓝色代表浩涵的太平洋,又象征自由、独立和主权。

国徽

帕劳国徽呈圆形。中间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房屋,下端刻有“1981”字样,表明1981年宪法生效,帕劳共和国成立(当时为自治共和国)。圆环下方写着“帕劳共和国”

人口民族

帕劳全国总人口2.1万人(2009年)。70%人口是当地土著密克罗尼西亚人种,其余主要是菲律宾人,中国人约200人,多来自台湾地区。通用英语,少数使用日语。信奉基督教。人口密度为45.10人/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有9个岛有人居住。分成16个州(state),各州自行立宪。帕劳还保留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酋长制。在1984年以前,这16个州的地位为自治镇(municipality)。

首都

帕劳前首都科罗尔,位于科罗尔岛上,位于北纬7°20'、东经134°30′。陆地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7200。人民热情好客,可以讲英语,美元是其流通货币,鱼类等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是浮浅和潜水的乐园。

根据2004年人口普查,柯若常住人口约为11200人,而所属的柯若省人口则约为14000人,占全国总人口90%。

科罗尔并非工业城市,故一切粮食、生活用品等均需从国外进口。经济主要由旅游业支撑,为应付世界各地的旅客流量,相邻的艾内依省(Airai)的巴贝达奥普(Babeldaob)内设有柯若国际机场。

科罗尔本身为一岛屿,故当局建有桥梁连接邻近市镇,如机场所在地的巴贝达奥普、马拉卡尔岛(MalakalIsland)和安格利奇比桑岛(NgerekebesangIsland)。

2006年10月7日,帕劳将首都由科罗尔(Koror)迁至梅莱凯奥克(Melekeok)。

政治

政体

1981年1月,帕劳成立立宪政府。1980年7月9日宪法通过并生效。实行总统制,总统和副总统经普选产生。国家执行机关由部长和部长级官员组成。全国分成16个州,各州自行立宪。帕劳在实行总统制的同时,还保留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酋长制影响,设有一个酋长委员会。帕劳的最高酋长称“伊贝杜尔”(Ibedul),享有至少等同于总统的声望。

国会

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权力较众议院大,具有对总统候选人提出建议和表决的权力。参院有14名参议员,众院有16名众议员,任期均为4年。两院均设正副议长职位。本届议会于2000年11月大选产生。参议长塞特·安德烈斯(SeitAndres);众议长马里奥·古利伯特(MarioGulibert)。

政府

总统和副总统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本届内阁成员主要有:总统约翰逊·托里比翁,副总统兼卫生部长桑德拉·皮尔兰托奇(SandraPierantozzi),文化事务部长亚历山大·梅罗普(AlexanderMerop),内政部长埃尔布歇尔·萨登(ElbuchelSadang),司法部长米歇尔·罗森撒尔(MichaelRosenthal),特别检察官埃弗里特·沃顿(EverettWalton)。

司法

分最高法院、全国法院和下属法院三级制度。高法大法官为亚瑟·恩吉拉克尔松(ArthurNgiraklsong),1992年就职,任期为终身制。

政要

总统汤米·雷蒙杰索(ThomasEsangRemengesau)。1956年2月28日出生于科罗尔。美国密执安州大峡谷州立大学学士。1983年到1988年间担任参议员,1993年中村国雄总统时代担任副总统一职,2000年参选帕劳总统,并当选总统,2001年1月1日就职。2004年11月2日竞选连任,2009年1月15日任期届满。2013年1月17日再次就任帕劳总统。

军事

无军队,有60名警察(1992年)。根据《帕美自由联系条约》,国防由美国负责50年。

外交

外交政策

致力于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特别是加强同亚太邻国的合作关系。帕现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亚太经社会、南太平洋论坛、太平洋共同体和世界卫生组织成员。迄今,帕劳已与25个国家建交。

外交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帕劳与中国大陆无外交关系,交往不多,帕劳与台湾当局建立了所谓的“外交关系”。

1996年9月,帕首都K-B大桥坍塌,中国红十字会向帕捐赠5万美元。中国江苏省、安徽省、辽宁省等与帕有经济技术合作关系。1999年10月帕劳主办第三十届南太平洋论坛会议期间,中村国雄总统会见了出席会后对话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外交部副部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1年,中帕两国贸易总额为163万美元,均为中方出口。

太平洋岛国帕劳官方2012年4月2日证实,3月30日清晨,在太平洋岛屿附近的一次激烈冲突中,警方开枪打死了1名中国渔民,另有5名中国人被捕。在冲突事件中,帕劳警方的一架飞机坠毁,机上3人遇难。

同美国的关系

《帕美自由联系条约》于1994年10月1日生效,有效期50年。根据该条约,帕有内政、外交自主权,美国负责其国防及战略安全事务,并对帕航道具有独家使用权。为此,美以租金形式在条约生效的15年内向帕提供6.27亿美元的援助。

同日本的关系

帕于1999年2月在日设立大使馆并派有常驻大使。当年3月,日在帕设馆。1999年7月,帕总统访日。

同澳大利亚的关系

1999年5月,澳向帕提供4万美元,援建一所中学。7月,澳提供13万美元资助帕举办第三十届南太论坛会。

同菲律宾的关系

菲在帕设有使馆并派有常驻大使。如今在帕从事临时工作的外国人主要来自菲律宾。

经济

体制

帕劳经济主要由自给农业、渔业构成。政府是主要的用工单位,非常依赖美国的财政援助。帕劳人的收入比菲律宾和绝大多数密克罗尼西亚人高两倍。帕劳的人均GDP达$8900,是太平洋岛国中最富有的国家之一。1983年到1990年,名义GDP的年均增幅接近14%。然而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1998至1999年增长率放缓。

总量

帕劳主要经济数据GDP:同等购买力:$174(单位:百万);note-includesUSsubsidy(2001估)

GDP-真实增长率:

1%(2001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