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突尼斯共和国(2 / 2)

史册 时代战士 8815 字 9个月前

国家象征

国旗

突尼斯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直径约为旗宽的一半,圆地中有一弯红色新月和一颗红色五角星。国旗的历史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新月和五角星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标志,现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

国徽

突尼斯的盾形国徽上部绘有一艘航行在岁月的海洋上的白帆船,是为纪念最早踏上这片土地的腓尼基人,它也体现了突尼斯海上贸易的漫长历史。后面左侧的黑色天平,是正义与和平的化身;右侧红地上挥舞银刀的黑狮则暗示突尼斯历史上曾是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盾徽上方高悬着与国旗相同的新月与红星。一条白色饰带飘过盾徽,上面用阿拉伯文书写着突尼斯格言:“秩序、自由、正义”。

国歌

《祖国的卫士》(阿拉伯语:حماةالحمى)为突尼斯国歌,采用于1987年。突尼斯的国歌改编自叙利亚诗人穆斯塔法·萨迪克·拉菲耶于1930年代完成的诗作。

国花

突尼斯国花为茉莉花。 茉莉花又称为茉莉,为木樨科素馨属(Jainum)常绿灌木或藤本植物的统称,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早已引种,并广泛地种植。茉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其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气浓郁,是最常见的芳香性盆栽花木。在素馨属中,最著名的一种是双瓣茉莉(Jainumsambac),也就是人们平常俗称的茉莉花。茉莉有着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可以用来饮食。它象征着爱情和友谊。

人口民族

突尼斯全国人口10,732,900(2012年估计),有9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人口增长率年均不足1%。

突尼斯城市人口分布情况(2012年)

城市名称人口数量(万人)城市名称人口数量(万人)

突尼斯100.0比塞大54.7

斯法克斯93.1莫纳斯蒂尔51.5

纳布尔75.3加贝斯36.2

苏斯61.2加夫萨33.8

凯鲁万56.0--

在突尼斯华侨30余人,多居住在首都突尼斯市。各中资机构总人数约为200~300人(随项目情况而变动)。

政治体制

政体

1959年6月1日,制宪议会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突是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实行共和制政体。

政局

2010年末2011年初,突政局剧变。执政23年之久的本·阿里于2011年1月14日出走沙特。众议长迈巴扎任代总统,格努希总理组建民族团结政府。2月,过渡政府总理格努希及数位部长辞职,前众议长埃塞卜西出任过渡政府新总理。10月,突举行制宪议会选举,伊斯兰政党“复兴运动”在选举中拔得头筹。11月,突制宪会议选举加法尔为制宪议会议长,12月,选举马尔祖基为总统,新过渡政府宣布成立,贾巴利任总理。2013年2月,突一名世俗反对派领袖遭暗杀,引发突政治动荡,贾巴利被迫辞职。7月,突一名世俗反对派议员遭暗杀,再次引发突政治危机,制宪议会一度中止运转。10月,突开启全国对话,最终推举朱玛为候任总理。2014年1月,制宪议会投票通过新宪法,新任过渡政府宣誓就职。5月,选举法获得通过。10月,突举行议会选举,世俗派政党“突尼斯呼声”在议会217席中占据85席,取代复兴运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2014年12月,呼声党候选人埃塞卜西当选总统。2019年7月25日,埃塞卜西总统因病逝世,享年92岁。议长纳赛尔出任代总统。10月17日,经过两轮投票,独立候选人赛义德当选突第七任总统,并于23日宣誓就职。2021年7月以来,赛义德总统罢免总理,暂停议会工作。10月,赛任命无党派学者娜杰拉担任总理。12月,赛宣布继续无限期冻结议会,直至2022年12月举行立法选举。2022年3月,由于议会违反冻结法令举行线上会议,赛宣布解散议会,将于2022年12月17日举行议会选举。

2020年3月2日,突尼斯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2年9月底,累计确诊逾114.5万例,死亡逾2.9万例,治愈约98万例。

2015年3月、6月和11月和2016年3月,首都突尼斯城、最主要旅游城市苏斯和南部城市本加尔丹先后四次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给突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2015年11月,埃塞卜西总统宣布突进入为期3个月的全国紧急状态,此后多次延期至今。2018年1月,突多地因民生问题爆发示威游行。10月,突首都发生一起自杀式爆炸袭击。2018年底至2019年初,突公职人员因涨薪问题多次举行罢工游行。2019年6月27日,突首都市中心发生2起恐袭事件。2020年3月6日,美国驻突使馆附近发生自杀式袭击。同年9月6日,突东部城市苏斯发生一起针对安全人员的恐怖袭击。2021年以来,突多次爆发抗议民生问题或反对总统改革举措的示威游行,突安全部门挫败多起未遂恐袭事件。

宪法

1998年10月通过修改宪法和选举法,降低总统候选人的参选年龄,扩大参选范围。总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2002年5月,举行独立后首次全民公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并将总统候选人的年龄上限增至75岁。2011年3月4日,突过渡政府宣布废除现行宪法。2013年6月突制宪议会初步完成新宪法草案制定。2014年1月,制宪议会投票通过新宪法,确定突实行共和制,伊斯兰教为国教,总统由直选产生,任期五年,不得超过两届,实行一院制,立法机构称人民代表大会。

制宪进程

自2011年末起草新宪法以来,突尼斯党派间的纷争一直让起草过程步履蹒跚。

2013年6月18日,制宪议会成立了“制宪共同委员会”,其使命为使反对派与复兴运动党就宪法草案的主要争议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2014年1月2日,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突尼斯国民制宪议会代表重返谈判桌前,以期最终确定新宪法内容。

2014年1月4日,突尼斯国家制宪议会核准了该国新宪法中的前六章节,并否决了包括规定“伊斯兰教为立法主要来源”、“伊斯兰教为突尼斯人民的宗教,并非该国国教”等在内的部分提案。

2014年1月23日晚(当地时间),突尼斯国民制宪议会批准了新宪法草案的最后章节。自2011年推翻本阿里统治后,该国历经近三年的时间最终完成新宪法草案。

2014年1月26日晚(当地时间),突尼斯过渡政府总理马赫迪·朱马正式向总统马尔祖基提交了新一届内阁成员名单,突尼斯制宪议会通过了新宪法。

2014年1月27日,新宪法将正式签署。

议会

原为一院制,称国民议会。2002年宪法修正案改为两院制,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2011年3月4日,突过渡政府宣布解散参、众两院。2014年10月,突举行议会选举,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取代之前具有过渡性质的制宪会议。世俗派政党“突尼斯呼声”在217席中占据85席,取代复兴运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2014年11月,穆罕默德·纳塞尔(MohamedEnnaceur)当选人民代表大会zhuxi。2016年3月,呼声党内讧,10余名呼声党议员脱党,复兴运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2019年10月6日,突举行议会选举。复兴运动获52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突尼斯之心党获38席,排名第二。11月13日,复兴运动领导人拉希德·格努希当选议长。2021年7月25日,赛义德总统宣布暂停议会工作。12月,赛宣布无限期冻结议会工作。2022年3月,议长格努希违反议会冻结法令召集议会部分议员举行线上会议,赛遂解散议会,并宣布将于2022年12月17日举行新一届立法选举。

司法

最高司法委员会是突尼斯司法系统最高机构,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担任委员会zhuxi和副zhuxi。委员会行使对法官任命、晋升、调动和纪律处分的职能。总统根据委员会的建议任命法官。全国有1个最高法院,10个上诉法院,24个一审法院,83个地方法庭。每省设有1个一审法院。每个法院下辖若干民事、刑事法庭。最高法院院长为穆罕默德·莱吉米(MohamedLejmi)。突无独立的检察院,在司法和人权部内设检察机构,现任总检察长为穆罕默德·莱吉米(MohamedLajmi),但在每个法院均设有检察机构。

政党

突于1981年4月开始实行多党制,2011年1月本·阿里政权倒台后,过渡政府宣布取缔原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取消党禁,大量政党涌现。截至2011年10月,已有115个合法政党,主要是:复兴运动、保卫共和大会党、争取工作与ziyouminzhuluntan、人民请愿党、民主进步党、革新运动、突尼斯工人党和突劳动党。

(1)复兴运动(MouvementEnnahdha):伊斯兰政党,成立于1981年6月,原名伊斯兰倾向运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遭当局打压并取缔。骨干分子大多被关押或流亡国外。2011年突政局陷入动荡,本·阿里政权倒台,该党获得合法地位并很快成为突政坛影响最大的政治力量。主张基于伊斯兰价值观的民主,强调突的阿拉伯、伊斯兰属性,希效仿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实现伊斯兰与民主的和谐相处。在2011年10月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中获89席,成为突第一大党。该党zhuxi为拉希德·格努希(RashidGhannoushi)。

(2)保卫共和大会党(CongrèspourlaRépublique):左翼世俗政党,成立于2001年7月,本·阿里政权将其列为非法政党予以打压。2011年初本·阿里政权倒台后获合法地位。主张权力分立和司法独立,赞成半总统半议会制,发展自由、开放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调节作用。重视发展与欧盟关系,积极扩展与新兴国家的合作。在2011年10月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中获29席。该党zhuxi马尔祖基任突临时总统。

(3)争取工作与ziyouminzhuluntan(ForumDémocratiquepourletravailetlaliberté/FDTL):中左翼世俗政党,成立于1994年4月,2002年10月被本·阿里政权批准为合法政党。主张将民主与自由置于首位,建立法治国家,实现权力分立和司法独立,赋予国家调控经济职能。推进马盟一体建设,与欧盟建立真正伙伴关系,发展与新兴国家关系。在2011年10月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中获20席。11月,该党zongshuji加法尔当选为突制宪会议议长。

(4)突尼斯呼声(“NidaTounès”,L'AppeldelaTunisie):由前过渡政府总理埃塞卜西于2012年6月16日创建,中间派政党,成员多是前执政党宪盟成员。主张维护国家世俗属性和共和体制,维护社会稳定,保护投资和商业环境,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大对地方发展支持力度,反对政治歧视和政治暴力,反对排除、孤立任何政党。在制宪会议中有10余个席位。2013年2月,“呼声”与共和党、社会民主道路、社会党及爱国民主劳动党组成“保卫突尼斯联盟”。

(5)人民请愿党(“AlAridaChaabia”,PétitionPopulairepourlaLiberté,laJusticeetleDéveloppement):成立于2011年7月15日。主张公民免费医疗,国家向无业者发放补贴。实现地区平衡发展。对与其他政党联合持开放态度。该党注册成立时间虽短,但在突国内外赢得了大量支持者,影响力急剧上升。在2011年10月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中获26席。制宪会议结束后,部分律师指责该党通过国外媒体非法进行竞选宣传。突独立选举委员会遂宣布取消该党在6个选区所获席位。该党zhuxi即宣布放弃所有席位并通过示威活动表示抗议。10月28日,党zhuxi表示撤回关于放弃所有席位的决定,转向行政法院申诉。该党现任zhuxi为哈什米·哈姆迪(HechmiHamidi)。

(6)民主进步党(PartiDémocratiqueProgressiste):1983年12月成立。1988年9月获得合法地位。原名为社会进步联盟,2001年6月党的“三大”改为现名。自称左翼反对党,2011年1月突局势动荡后,该党支持示威群众合法表达诉求,要求政府停止武力镇压,并通过外国媒体揭露当局暴力行径,获得不少民众信任,成为突主要政治势力之一。主张建立多元化政治体制,扩大地方权力;尊重个人和集体自由、男女平等;赞成实行总统制,总统任期5年,且无权解散议会。主张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解决失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认为在维持与欧盟经济联系的同时,实现经济伙伴多元化。在2011年10月23日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中获得16席。现任zongshuji为玛娅·杰利比(女,MayaJeribi)。

(7)革新运动(MouvementdelaRénovation):原名突尼斯共产党,1922年成立,1963年被取缔,1981年恢复合法地位,1993年4月改为现名。更名后宣布放弃共产主义,改走中左路线,向一切进步力量和社会主义思想开放,维护劳动者利益,主张政治多元化和言论自由,建立现代和世俗的民主国家。支持民众保卫革命果实,巩固自由民主进程、彻底铲除专制和腐败的斗争,同时呼吁民众克制,不要干扰过渡政府运转,避免过渡政府倒台带来的权力真空危害国家安全。zongshuji艾哈迈德·易卜拉欣(AhmedIbrahim),2011年1月17日,任突过渡政府高教和科研部长,于2月底格努希总理辞职前退出政府。

(8)突尼斯工人共产党(PartiCommunistedesouvriersdeTunisie):1986年1月成立,属极左翼政党,长期不为当局所承认。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党强烈反对突经济自由化和当局对伊斯兰分子的镇压,因与伊斯兰分子结盟遭突左翼势力责难,并导致党内分裂,部分力量脱离该党,另立左翼社会党。该党在青年学生中较有影响。2011年1月,突过渡政府成立后,该党联合复兴党、进步纳塞尔运动等组成1·14阵线,反对过渡政府包含旧政权部长,要求解散参众两院、宪盟、政治警察,实现公共及个人自由,发展经济惠及民众,解决失业问题。2011年1月17日获得合法地位。该党发言人兼党刊主编哈马·哈马米(HammaHammami)。

(9)突劳动党(PartiduTravailtunisien):2011年5月6日成立,主要依托突工会组织—总劳联。主张尊重人民权利和自由,提倡自由经济,平均分配社会财富,促进地区平衡、可持续发展,向所有社会群体提供平等就医机会,关注贫困、残疾群体,坚持突的阿拉伯-musilin属性。该党创始人、发言人(AbdejelilBedoui),任总劳联顾问,突联合政府成立后,曾被任命为部长,但因总劳联抵制过渡政府未履职。

政府

2021年7月25日,赛义德总统宣布免除总理迈希希职务。同年10月,赛任命无党派学者娜杰拉担任总理。政府由总理、24位部长、1位外交国务秘书组成。主要成员有:总理娜杰拉·布登·拉马丹(NajlaBoudenRomdhane),内政部长陶菲格·沙拉夫丁(TaoufikCharfeddine),国防部长伊马德·迈米什(ImedMemmiche),司法部长莱依拉·贾法勒(LeilaJaffel),外交、移民和侨民部长奥斯曼·杰兰迪(OthmanJarandi),经济、财政部长斯赫姆·布格迪里(SihamBoughediri)等。

2022年5月1日,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宣布,将成立一个高级委员会,为制定新宪法做准备。

政要

总统凯斯·赛义德。2019年10月14日突尼斯最高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独立候选人凯斯·赛义德当选突尼斯新一任总统。2019年10月23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突尼斯总统凯斯·赛义德在议会宣誓就职。

总理娜杰拉·布登·鲁姆赞。1958年出生,曾长期在突尼斯高等教育机构任职。2021年9月29日,鲁姆赞成为突尼斯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2021年7月29日,突尼斯总统赛义德任命加尔萨拉维为新内政部长。

经济情况

概况

突经济中工业、农业、服务业并重。工业以磷酸盐开采、加工及纺织业为主。橄榄油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1986年,突经济实行“结构调整计划”,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1995年突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2008年突与欧盟启动自贸区。此后几年,突经济稳步发展,GDP年均增长5%左右。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为突第一、二大贸易伙伴。2012年,突获得欧盟给予的优先伙伴地位。

突政治过渡期间,经济增长缓慢,高失业、高赤字、高通胀症状明显,旅游、磷酸盐等支柱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突政府曾制定2016-2020年五年发展规划,重点规划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意在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吸引投资,进而推行政治、经济改革,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

工业

突尼斯矿产资源贫乏,品种单一,主要矿产资源为磷矿及其产品。主要出口产品为磷酸、三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突尼斯已成为全球三过磷酸钙第二大生产和出口国,磷酸二铵第四大生产国和第三大出口国,磷酸第五大生产国和第四大出口国。近三年来,突平均年产360万吨磷酸盐,较2011—2016年间平均300万吨提高20%,但同时受罢工、示威及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的影响,磷酸盐产量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主要生产企业为国有企业突尼斯化工集团(GCT)和加夫萨磷酸盐矿山公司(CPG)。

突尼斯支柱产业为机电产品和纺织,占GDP比例20%左右。

突尼斯机械电子制造业是其最重要的工业支柱,目前共有约1020家企业,其中298家为外国独资经营,443家为合资经营,外国投资者主要来自欧盟。其中知名企业有阿尔卡特、贝纳通、英国燃气、菲利普、西门子、通用汽车、通用电器、汤普森等。该行业共吸纳就业人员13.6万人。突尼斯工业领域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5%来自机械电子业。行业出口额约占突尼斯工业品出口总量的37.5%,占行业第一位。主要产品有电线、电缆、汽车零配件等。

纺织业主要产品为成衣和织物。突尼斯全国共有1789家纺织服装企业(按雇员超过10人以上规模统计),其中1503家是纯出口企业。纺织企业占制造业企业的33%;2014年底外资或合资经营企业数为1113家;纺织服装企业吸纳就业人员17.5万人。该行业的出口,在突尼斯工业制造业中排第二位。突尼斯纺织业最主要的市场是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德国,突尼斯分别是法国和欧盟纺织产品的第二和第五大供应国。国际知名品牌有Adidas、Benetton、Diesel、BigStar、Levi's、Nike和Valentino等100多个。其中Benetton、Diesel等品牌在突尼斯已有30年的历史。出口以成衣为主,主要市场是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和法国;进口以布料和纺织原料为主,主要供货商来自意大利、法国、土耳其、中国、德国和比利时。

农业

突尼斯全国共有1000万公顷农业用地,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从事农业人员约占总就业人口的14.8%。主要生产的农副产品包括橄榄、橄榄油、番茄、仙人掌果、椰枣等。突尼斯外国投资促进署2015年报告指出,

突尼斯是全球第一大椰枣出口国、第十大蕃茄生产国以及非洲第二大有机农产品出口国。其中橄榄生产和加工在突尼斯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橄榄种植面积170万公顷,占耕地面积35%,达65万株;人员26.9万,占农业人口的57%。过去10年中,突尼斯年均橄榄油出口量为14.5万吨,实现了8.5亿第纳尔的收益。柑橘种植是突尼斯水果产业的支柱之一。在过去的5年中,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均在2.2万吨左右,年平均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占其农产品出口收入的6—8%。突尼斯柑橘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法国,约占其出口总量的九成。东北部的CapBon地区是柑橘的最大产区,约占总产量的75%。

2016—2017年度(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8月7日),突尼斯椰枣出口收益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共计出口椰枣10.3万吨,收益达5.3亿第纳尔,在出口对象方面,北非马格里布地区国家是突尼斯椰枣主要出口国,出口量达2.67万吨,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以7600吨和7100吨位居第二、三位,此外还有大量椰枣出口至西班牙、德国、马来西亚以及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非洲国家。突尼斯西红柿年平均产量120万吨,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出口量仅在2万吨左右,目的市场包括荷兰、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等。

旅游业

突尼斯旅游业一直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约占GDP的7%,也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平均占每年总收入的9%,全国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产业的岗位约有40万个。2015年,由于突尼斯连续受到恐怖袭击,旅游业遭到重创。突尼斯政府为重振旅游业,采取了停止征收游客税,减免酒店债务等多项措施,并计划推出创新旅游、特色旅游等产品,以期待吸引更多外国游客,重振突尼斯旅游业。

近年来,鉴于安全形势好转,突尼斯旅游业逐渐回暖。2018年外国游客人数达到830万,同比增长18.5%,旅游业收入同比增长45%。2019年全年突旅游收入达56亿突第(约合19.2亿美元),同比增长35.7%。访突旅客达940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其中欧洲游客278.8万人次、阿尔及利亚游客293.4万人次以及利比亚游客195.6万人次。突尼斯手工艺品以工艺精美、阿拉伯和地中海风格相融合等特点而深受外国游客喜爱,是突尼斯的旅游名片。但是近十年来,该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困难,有的品种甚至无人传承,已面临失传的危险。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目前主要依靠来突旅客零散购买;仿冒走私产品充斥市场,严重冲击正规市场产品;政府缺乏保护和鼓励投资的措施及手段,造成年轻人不愿从事手工艺品制造这一行业。突尼斯手工艺品行业共有35万从业人员,523家企业,72家正规手工艺品商场。

金融

突尼斯中央银行(BCT)为国家银行。主要职责包括货币发行和维持货币稳定,保持支付系统的稳定、有效和安全;监管信贷机构;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以及国家外汇管理等。

突尼斯共有23家银行,包括国有银行7家,突尼斯证券市场始建于1969年,尽管其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和银行在融资方面的主导地位,证券市场在融资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1986年,证券市场总资本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突尼斯证券所BVMT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截至2019年底,共有81家上市公司。交易所使用TUNINDEX和BVMT两项指数来衡量市场返还率方面的表现。

对外贸易

2019年,突尼斯外贸总额1069亿突尼斯第纳尔,其中进口630亿第纳尔,出口439亿第纳尔。

突尼斯主要贸易伙伴有法国、意大利、中国、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等。欧盟依然是突尼斯最大的贸易伙伴。2019年,突尼斯对欧盟出口达324亿第纳尔,占突尼斯出口总额的73.8%;进口327亿第纳尔,占突尼斯进口总额的51.9%。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是欧盟国家中与突尼斯双边贸易额排在前三位的国家。在阿拉伯国家中,沙特是突尼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其次是阿联酋。

突尼斯主要出口产品为服装、机械和电子产品、碳氢燃料和石油、磷酸盐及其制品、动植物油脂和橄榄油;主要进口产品为碳氢燃料和石油、机械设备、电子设备、汽车和棉花。近年来,突尼斯机械和电子工业出口额大幅增长,产品主要包括电子原件、电线、电路板等。目前,该门类出口已超过纺织服装业,成为突尼斯出口第一大行业。

据世贸组织数据,2018年突尼斯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8.31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3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3%;服务贸易进口29.41亿美元,同比增长7.89%。

外国资本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20》显示,2019年突尼斯吸收外资流量为8.45亿美元,其中40%集中在大突尼斯市地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对突外国投资前三大来源国。

外国援助

基于所处地缘位置以及长期以来的对外关系,突尼斯长期接受外国和国际金融机构援助性支持。

根据美国同突尼斯签署的援助协议,2016—2019年期间,美国平均每年向突尼斯提供1.8亿美元援助,主要用于安全保障及经济发展。2019—2024年,美国计划向突尼斯提供共计10亿第纳尔援款。

2011—2017年,英国向突尼斯提供3200万英镑资金支持,用于区域安全、经济发展、政府治理、媒体及人权等方面。

自2011年突尼斯发生政治变革以来,法国发展署对突尼斯发展援助重点落在区域协调发展及青年就业上。累计提供发展援助资金25亿欧元。

德国通过德国复兴银行向突尼斯提供超过1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实行50多个项目,涉及支持突尼斯政治过渡、创造就业、水资源利用、新能源开发等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他国家和国际机构对突尼斯提供的抗疫支持包括:意大利提供5000万欧元援助性质贷款,世界银行提供3500万美元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7.43亿美元贷款,欧盟提供3.1亿援款和6亿欧元宏观金融援助,美国提供2560万美元紧急援助,德国向突尼斯政府提供约3.5亿欧元财政支持及中小企业提供约1.4亿欧元的专项贷款,伊斯兰银行提供2.79亿美元贷款,卡塔尔援助10吨抗疫防护物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topxiaoshuo.com。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topxiaoshuo.com<!--20221004094730-->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