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但关中的府兵,山东、河南的府兵情况也很不妙,唯有陇右和河东情况会好一些,但也无法和贞观、武德年间相比了!”李治笑道:“很多官员都曾经上书进谏过此事,其中言辞最为激烈的便是——”说到这里,李治卡住了,只见其眉头紧皱,显然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刘仁轨!”武后笑道
“对,对,就是他!”李治轻拍了一下大腿:“‘贞观、永徽中,士战殁者皆诏使吊祭,或以赠官推授子弟。显庆后,讨伐恩赏殆绝;及破百济、平壤,有功者皆不甄叙。州县购募,不愿行,身壮家富者,以财参逐,率得避免。所募皆伫劣寒惫,无斗志。’寡人记得还是他在百济时的上书,言辞恳切,读之让人落泪!”
“那,那父皇为何不诏命各司奖赏士卒,以激励将士之心呀!”李弘赶忙道。
“呵呵!”李治笑了起来:“下诏就有用吗?”
“天子诏命,何人敢不从!”李弘昂然道:“若是胆敢不从命者,便是抗命,当诛!”
“是吗?”李治笑道:“那前朝杨广也曾经下诏平定高句丽、为何百姓逃散,宁可入山泽为贼,也不肯领诏讨伐高句丽?”
“这个——”李弘张口结舌:“杨广乃是暴虐之君,陛下乃是圣明君主,岂可相比!”
“呵呵呵!”李治笑着摇了摇头:“弘儿,寡人今天教你一件事情,无论是尧舜这样的圣君,还是桀纣这样的暴君,他们的诏命能做的事情其实都很有限,身为天子要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下无法执行的诏命!”
“可若是依照刘仁轨所说的,明明贞观,永徽时朝廷都有派使者祭奠将士,给予赠官;而显庆之后,恩赏皆无呀!难道说贞观永徽时候诏书可以执行,到了显庆之后就不成了?”
“是的!”李治点了点头:“其实显庆之后也是有给予有功将士赠官的,只是现在的赠官和当初的赠官已经不一样了!”
“这有什么不一样?”李弘问道。
李治笑了笑,对武后道:“阿武,你给弘儿解释一下吧,寡人有点累了!”
“是!”武氏应了一声,道:“弘儿,你应该听说过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吧?武德贞观时候,每年朝廷发出去的散官才多少,现在发出的有多少,同样一个仪同,一个都督,实际的用处可就差远了。当初晋阳跟随高祖皇帝起兵之人,只要能活着抵达关中长安的,哪怕是普通兵卒,都能分到渭河旁上好的田宅。今天要想得到天子在长安城旁赐予田宅的,要立下多大的功劳?弘儿,你应该明白了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