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切皆有因果(1 / 1)

(回宫的路上,汤显祖问朱翊钧:“季美兄,您才华横溢,为何不参加科举效力大明,一展抱负。”“有人要科举做官,有人要下地种田,有人要经商赚钱,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汤显祖叹口气:“唉…!”“汤兄为何叹气?”“张贼把持朝政,圣天子年轻,不知张居正何时退,我曾得罪张居正,恐怕科举无望。”“有才华之人,得不到重用。”朱翊钧安慰他:“人总有私,谁人无私?”“汤兄在这里怨天尤人,实不应该,读书之人在这里怨渎,何不克己,加强己身,奋力图强,学业、思想自然增强。”“就算朝中有张居正把持,科举该中不中,学业也是为自己而学,如果汤兄学业有成,天下总有识人的伯乐。”“山阴徐渭,徐文长,虽科举未中进士,但是效力与胡宗宪胡部堂,驱逐倭寇,建功立业,一样不比中进士这些人差。”“朝廷虽无识人之人,但是吾辈不该怨天尤人,要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听了朱翊钧的话,汤显祖有些羞愧,很快转变了思想,他瞬时茅塞顿开。“季美兄说的是,这些年我妄做怨天尤人的女子样,我决定就在京城功读,三年后再战!”朱翊钧劝他:“读书固然重要,可是生活也很重要,汤兄家里有老母,有妻儿,读书、识字、明理。”“孔夫子还要提倡君子六艺,不可钻进八股文的死胡同,兵、农、书、数、礼都要学历。”朱翊钧一挥手,蓝自大拿出一小袋银子,大约五十两。“这是一些路费,汤兄进京赶考,所用甚大,这些不过是黄白之物,对吾用处不大,能解汤兄燃眉之需。”“还请不要推辞。”汤显祖不愿拿朱翊钧送的白银,他们还带着大量金瓜子,不过要是把金瓜子送给汤显祖,这等于害了他,京城到江西路途遥远,这一路如易遇到歹人,就会害了汤显祖的命。推辞再三,汤显祖还是收下,二人约定三年后再见。“三年后,我如何再见到季美兄?”“汤兄如三年后参加科举,自然会见到我。”“一路保重。”朱翊钧笑着说:“我最近很忙,不能送汤兄。”汤显祖站在街口,看着朱翊钧踩着马凳上马,扬起烟尘,消失不见。……大学士张居正、张四维,殿试主考官申时行,副主考余有丁。他们拿着年明万历八年庚辰科殿试名录,一甲要由万历皇帝朱翊钧亲自点。第一甲他们已经排好。第一甲第一名:张懋修第二名:萧良有第三名:王庭撰还好王庭撰是陕西人,不然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南方人,这大明的脸丢干净了。万历皇帝也就在脑子里想,科举他做不了主,有礼部、有内阁,他这个皇帝说话不算。既然说话不算,他们怎么办,他点头就好。“很好,今科进士,都是大才,申先生做事,朕放心。”申时行看了看张居正,他为了舔张居正,把他三子选为状元,不知要被士林怎么骂。第二甲进士:第一名:董嗣成第二名:顾宪成第三名:温显第四名:张泰征第五名:李同芳看到李同芳的名字,朱翊钧微微一愣,这个人得罪过朱翊钧,不过他不是小气的人,不能因为人家得罪过他,就把人家名字划掉,甚至把人家排到三甲去。一甲前三名还有二甲前十名,这都是要进入翰林院的,是大明未来预备内阁成员,这因为个人恩怨,就断送人家前途,未免小气一些。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作为皇帝,气量要比宰相大,要能容人。第六名:王德新第七名:邵梦弼可以看到,万历八年进士,前十名中只有两个是北方人,其中一个还是张四维的儿子,要不是张四维的儿子,只有一个北方人。可想而知,这些人要做什么,垄断科举,压榨北方,从这里也能明白,为何李自成、张献忠不去江南,因为江南是东林党大本营。虽然心里极不情愿,想要北四、南六平衡下,可是现在殿试主考官是申时行,内阁首辅是张居正。状元、榜眼都是湖广人,可想而知这里张居正在操控着。他们逼着万历皇帝吃屎,不过这口屎,不得不吃。朱翊钧脸上带着笑容,他说一句:“嗯,就按照申先生的排。”“今科会试考完,由定囯公徐文璧,成国公朱应桢代朕宴请今科进士们。”“朕定三月初七南巡,闻山西大旱,朕过去看看,南巡途中各省、府、县不要惊扰百姓,朕接见他们,会提前下手谕。”张四维有些懵,什么南巡?“圣上,为何南巡?”“朕不是与你们说了吗?朕要前往南京,祭祀太祖孝陵。”“张先生,你是想要朕不孝吗?”张四维不敢背负不孝的骂名,在大明孝顺就是政治正确。“圣上没和我们说。”“咳咳…!”朱翊钧咳嗦一下。“首辅张先生知道,三月初七,你们记住。”申时行开始劝说万历皇帝。“圣上,南巡途中路途遥远,圣驾南巡恐有闪失,还是不去的好,可遣人代圣上祭祀孝陵。”“南巡由潞王监国,圣母太后最近有疾,由仁圣皇太后辅、内阁、六部辅之。”“朕登基时不到十岁,老四潞王已经十三,可以历练,如朕有闪失,他可以继承皇位。”众人不说话,也不敢再说。这不是去南巡,这是准备去送死。朱翊钧肯定知道他们会继续阻止,不过他还是要去看看,这一次他要看看大明百姓,生活情况如何。康熙、乾隆下江南就是圣明,千古一帝,康乾盛世,明武宗出去一趟,就开始游龙戏凤,昏庸无道。一句:“明亡于万历。”张廷玉看着抄写《明史》,加上这一句,张廷玉就对清朝有功,这就像投名状一样,确立了清朝的合法性。只有万历皇帝昏庸无道,努尔哈赤起兵天命所归,大明活该灭亡,清朝是来拯救百姓的,这样清朝才合法。不然明亡于崇祯,清朝就非法。崇祯因为什么亡国?增加辽饷银,逼的百姓造反,这样导致亡囯,那么根子还是出在后金这里。当时满清入关时,打着为崇祯报酬的旗号,可是人家做了皇帝,可不认你崇祯,大规模屠杀明朝宗室。人家崇祯儿子都是老头了,还把人家找出来杀害,就是这样为崇祯报酬的?不过东林党也是活该,碰到乾隆这样的皇帝,一本《贰臣传》把东林党的底裤扒下来。这些背叛大明,投降清朝的人,死后都被乾隆钉在《贰臣传》的耻辱柱上。从大明建立开始,武将、勋贵、晋党就开始对抗以东林党为首的江南文官集团。江南文官集团最先扶持朱允炆,杀害藩王、武将、勋贵集团,大量用江南的文官。靖难之役的本质,就是武将、勋贵集团对抗江南文官集团,这局是武将、勋贵集团赢。土木堡政变,就是江南文官集团反扑武将、勋贵集团,同时这次得罪了晋党集团。最后以辽东、山西、陕西武将集团,再次复仇,带上满清这个手套,开始屠杀江南。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平西王吴三桂,全部都杀个人头滚滚。特别是当时的晋党和八大皇商,都借着满清报仇。康熙末年,为了笼络江南士人,八大皇商逐渐末落,东林党再次抬头。不过这些口称清朝盛世的文人,下场也不太好,碰到乾隆,给他们写上《贰臣传》羞辱他们。这也是清朝最后东南互保,八国联军入京城,没人帮的原因。谁为你爱新觉罗效命?再写一本《贰臣传》?最后满清无人可帮,东北的满族人,还有蒙古人,都开始起义,消灭满清,镶黄旗的张榕、正白旗的恒宝昆,恩溥、刘纯一这些旗人,喊出口号:“将以响应南方,牵制北军势力,使清帝不敢东归。”在东北起家的满清,老家人都不待见,清朝与满族关系不大,统治阶级是旗人,最后旗人都反清。清朝怎么灭亡的?清朝灭在留学生手中。清朝闭关锁国,不让人接触外面的世界,乾隆和路易十六是笔友,汉人、还有底层满人、蒙古人,根本接触不到外国人。最后禁锢思想,闭关锁国,搞文字狱,最后救清朝的曾国藩,埋葬了清朝。第一批留学生就是曾国藩主持派出去的。政变清朝的主要力量,就是留学生群体,如湖南焦达峰、山西阎锡山、陕西张凤翙等等,这些都是留学派。这些留学派就是推翻清朝的主要力量,国内的文人反而维护清朝统治。这说明什么?说明清朝禁锢思想很严重,就像义和团一样,满族、蒙古都在推翻清朝,义和团的汉人支持慈禧以及满清统治者。清朝灭亡后,很多人都不愿意剪鞭子。清朝越怕什么,反而来什么,禁锢思想、文字狱、不让百姓接触洋人,最后被留学生推翻。就像大明一样,建国是因为太祖朱元璋吃不上饭,参加义军推翻蒙元,最后被吃不上饭的百姓推翻。大明应该灭亡!作为皇帝的朱翊钧,也认为当时的大明灭亡,属于活该,因为违背了建国的初衷。这就是天命,越害怕什么,反而来什么。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新第一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朕就是影帝更新,第十章一切皆有因果免费阅读。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