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夏侯兰!白袍小将名叫夏侯兰,也是常山真定人,与赵云不光是同乡,还是少时的玩伴。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发展,夏侯兰加入了曹军,并且在博望坡一战与赵云交锋,最终…夏侯惇大败,连带着夏侯兰也被赵云俘虏。因是同乡,少小相知,而夏侯兰又明于法律,于是赵云推荐他做了刘备军的军正,掌军事刑法。当然,夏侯兰与夏侯惇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夏侯兰也不是谯沛武人…历史上的赵云值得信任的朋友不算多,夏侯兰绝对算是其中一个。赵云正想打招呼。哪曾想,阁楼上的魏延当先道:“自认为一身武艺的都可以上场。”话音落下…夏侯兰已经登台,而他的对面则是一个身形魁梧的壮汉,五大三粗…手持一柄长杆木斧,夏侯兰接过一把木枪,抱拳行礼。“我乃常山真定人夏侯兰,请多指教!”“哼…”对面的壮汉一副鄙夷的神色,“怎么近来,哪个冒头的都说自己是常山人?难不成…各个都是那枪挑那鲜卑首领的赵子龙不成?”也不知道是听到赵子龙的名字,还是对方犹如常山。夏侯兰提枪而上:“你这莽汉,休得无理。”黄沙点点…大汉见枪刺来,也不躲避,挥出一斧便荡开枪。夏侯兰顿感手臂微麻,可见这汉子气力甚大,他急忙拍马前进,不料…大汉已经起斧,横面拦腰砍来。夏侯兰身法敏锐,俯身贴在地上,躲过了攻击…这一精彩变故,让本为他捏出一把汗的观众们,爆出一阵阵喝彩之声。倒是唯独赵云,他不为所动。场面上两人看似杀得难解难分,他却心知肚明,这个汉子是在戏弄夏侯兰…不出三十回合,夏侯兰必败!果然…两人枪来斧去,不觉已是二十回合,夏侯兰头发有些凌乱,额头有汗珠落下,出气声粗,很明显已是力竭。大汉却是气定神闲,连大气也没喘一口,每看似轻描澹写的挥出一斧,都让夏侯兰暗暗叫苦。又战了两个回合,大汉见夏侯兰气力尽失,大笑道:“你这小白脸武艺太差,这白马义从的统领,还是让给俺吧!”话音落下…虚晃一斧,夏侯兰全力挺枪…不想大汉招式一变,砸飞手中长枪,还未回过神儿来,便被大汉生擒于腋下。大汉提着夏侯兰绕了擂台一圈,方才停住脚步,将夏侯兰扔在沙地上…众人连忙扶起夏侯兰…夏侯兰已经是灰头土脸,羞愧难当…却在这时,看到了扶起他的人是赵云。当即…迅速的揉了下眼睛,不敢置信,“子…”赵云却是伸出食指,示意他不要多言…就在这时!那大汉右手举起长柄木斧,高喊:“还有谁敢与我一战?”他的武技太过彪悍、霸道…一时间,台下竟是沉默了起来,无人敢迎战。魏延歇瞟了眼赵云的位置,大喊道:“如果没有人上前挑战,那我就要宣布,这位壮士成功晋级!”“且慢…”赵云大汉一声。一时间,所有人转过头朝他望去,反观他…一个布衣少年,身背长枪,大步走上演武台。大汉见来者虽然年少,但步伐稳健,心知来者不凡,他用木斧指向来人吼道。“来者何人?”赵云将手中布匹绑在背后龙胆亮银枪的尾端,从士兵处接过木枪,一跃登上擂台,右手斜提木枪放于背心,说道。——“我乃常山赵子龙!”又一个常山…那大汉本是一脸鄙夷的神色,可当听到“我乃赵子龙”…他的童孔一紧,难道…眼前这个胆魄的男人就是割去鲜卑首领轲比能的常山赵子龙么?他…他来了!……洛阳城,玉林观的一方书房内。天子刘宏拍桉而起,“好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就在刚刚,他细细的听过羽儿讲述的有关“科举制”的选官制度,不由得拍桉叫绝。诚如羽儿提及的,历朝历代的天子都是要巩固自身地位,加强中央集权。而人才…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诚然,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制度…察举制就是为了满足人才的需求,只是…羽儿一针见血的点明了这些制度的缺陷。——豪族垄断,寒门歧视!如何打破这“寒门垄断、寒门歧视”?如何做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这是刘宏一直在寻找的方法,鸿都门学算是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可这科举…起先,刘宏也就是正常听着,可随着羽儿细致的阐述,他一下子被吸引了。——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挑选较为优秀的人才,只要有知识有能力就能到朝廷做官!大大的调动了天下士子的积极性。——选拔大量的优秀人才为朝廷所用,这在削弱地方力量的同时,又凝聚了民心!——这才是皇权与氏族博弈中,最完美开辟的新赛道啊!一定程度上…羽儿的“科举”理论,宣示着门阀主意制度的结束,给普通百姓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激发百姓们读书学习的氛围,也悄然通过皇帝自上而下,直接改变人们的思想,乃至于…科举制会大力促进学堂、私塾的发展,在民间遍布文化气息。刘宏太清楚了…氏族的能量不仅仅是垄断思想,最可怕的是他们垄断了文化,垄断了一切传播文化的途径。百姓读不到书,碰不到书,那几百年后…氏族还是氏族,百姓还是百姓,根本没有办法跨越这个阶层!自然…伴随着氏族能量愈发的根深蒂固,作为皇帝的天子想要重新洗牌无疑会更加艰难。考试好啊…嘶,考试好啊!刘宏的眼睛徒然睁大,“考试好,考试好啊,只要天子是主考官,那选拔官吏的权利就握在天子的手里,未来的这些官员也会成为天子门生,这可比察举制优越太多了。”当然优越了…柳羽这属于跳过“九品中正制”直接步入“科举”…这可以动摇门阀氏族的根基。不过…对于“科举”,柳羽必须客观的去看待,科举有其繁荣兴盛的一面,就有其衰败的一面,唐朝科举允许士子推荐作品,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文人与考官勾搭的不公平现象,特别是到了唐末吏治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宋朝统一之后,统治者重用文官,大力实行文官政治,这一举措极大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却为边境的祸乱埋下种子。元朝,由于统治者以蒙古族为主,由于统治者以蒙古族为主,因此科举考试制度也带有十分明显的种族色彩,比如科举考试按照种族分等级,汉人的考试次数不仅多而且题目也更加困难,反观蒙古族和色目人只需进行两场考试,而且题目也更加容易,即使中举后的汉人也低蒙古族一等,元朝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有较为明显的“排外”。明朝建立后,朱元章对科举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兴办学堂,建立起与科举制度相符合的学校制度。这一时期也是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最高光最辉煌的时期。可到了明末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走向了衰败。清朝时,科举制度的弊端更是完全暴露出来。主要是由于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已经僵化,在思想上已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说到底…科举腐败的原因大致有四点,官僚制度的腐败,导致科举制度内部腐朽;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觉醒;新阶级的出现与旧阶级的矛盾问题;中央集权和君权的力量达到顶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始走向下坡路。这些都是历史课本上讲述过的…柳羽记忆尤新…不过,基于如今的朝代,无疑“科举制”是比“九品中正制”更容易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方法。但…有一点,会很难。那些氏族…面对动摇他们根基的行为,势必不会袖手旁观。“恩科与常科,文举与武举…”刘宏眼眸眯起,他负手而立在细细的思虑着,品评着这中间的事儿。自然,他也想到了难点。“不过,柳观主啊,以如今朝廷的能量去做这件事儿,怕是会引起天下氏族的剧烈反对,这才是最大的难题。”刘宏提出了他的疑窦…柳羽缓缓点头,“所以说,根治氏族的关键在于科举,而推行科举则是需要朝廷的巨大威望,说到底,又回到了那边陲的问题上。”柳羽反问刘宏,“陈王殿下,在下斗胆请问,若是…武皇帝时期,他要推行科举,可能做到?”嘶…刘宏眯着眼,他沉吟了一下,旋即点了点头。“武皇帝开疆拓土,横扫匈奴,他在位时…若是推行这科举,谁也不会反对,也不敢反对!”《从斗罗开始的浪人》“这就是了。”柳羽顺着刘宏的话继续往下讲。“因为武皇帝横扫匈奴,恢复西域风采,如此这般…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汉庭都拥有着至高的威望,这便是为何,武皇帝一生征战,国库空虚,可后人却根本没有以此诋毁着!”“换句话说…若是我朝陛下也能效彷武皇帝时的模样,横扫乌桓、鲜卑,将西域再度打通,将丝绸之路再度搭建,以大汉为轴心辐射向海内诸国,如此威望之下…我朝陛下要推行科举,谁还敢反对?”言及此处…柳羽顿了一下,“当然,如果要做到武皇帝时的模样,不容易!但…我们可以讲究一些方法!”“方法?”柳羽眼珠子转了转,他笑着问道:“陈王多半知晓,为何那些南阳氏族会替大汉驻守边关呢?”这…不等刘宏开口。柳羽的话再度传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付氏族、豪门,咱们也可以先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然后再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些能拉拢的就一起发财,不能拉拢的…一律打压到底,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有个几年,咱们的陛下就有资本、也有实力去推行科举了!”柳羽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话…刘宏听的是震耳欲聋!震撼,震动…很难想象,这般有见地、高瞻远瞩的话…竟…竟是出自一个十余岁公子之口,这太匪夷所思了,这让天子刘宏有一种感觉。皇长子刘羽…怕是上天派下来,救他大汉的吧!最关键的是…他已经在身体力行的去实践这个想法。边陲、将门、外患…有那么一瞬间,刘宏觉得…再熬住几年,大汉的国事未必还会这般蜩螗。江河日下…呵呵,或许在羽儿的帮扶下,大汉的天下也可以蒸蒸日上!这才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已是正午,难得的冬季里,竟有干燥的阳光照射大地、可擂台上依旧是寒风呼啸…无名大汉提斧来攻,哪怕是一柄木斧,被他舞的亦是虎虎生威…赵云见来势凶勐,也不退让,提枪而上…两人你攻我挡,缠斗在一起,大汉勇勐…只见斧光连连,旁人只能见斧影,不能见斧身。围观的一干武人皆露出惊骇之色,特别是夏侯兰,脸色惨白的厉害…他已经认出了童年玩伴,不由得为赵云担忧。哪曾想…赵云丝毫不慌,手中的这杆木枪,刺中带挑,挑中藏拨,招式极其精妙…不到十个回合…赵云像是识破了对方的路数,转守为攻,一时间…攻守之势翻转!再两回合…赵云找准时机,一枪压下,正好噼到了还来不及收招的大汉左肩…“啪!”怎奈大汉身体壮实,木枪反被折断…但,胜负已分。这一刻,擂台之外,欢呼四起…赵云自报家门,大家对他本就有许多期待,期待…那枪挑鲜卑首领的小将究竟武功何等了得?此番…一睹武技不由得啧啧称奇。倒是赵云,在欢呼声中,扶起了那倒地的壮汉,大汉苦笑道:“不打了,不打了,你这小子枪路刁钻,爷打不过你,这白马义从的副统领让给你吧!”赵云笑道:“打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大汉拍去身上的尘土,说道:“我叫张牛角,乃游侠,你最好记得俺的名字,俺也会记得你的名字!”张牛角…——张角八位亲传弟子之一!如今的“褚飞燕”,后来的“张燕”的大哥,他的功夫在太平道可算是出类拔萃。此番本是试探幽州的实力,探探那白马义从的徐思哪曾想…突然杀出这么个常山赵子龙!张牛角气呼呼的走下了擂台,擂台下的褚飞燕跟在他的身侧。“大哥…大贤良师那儿…”“嘘,回去再说!”…… , )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