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忽然就退了,这件事实在是太诡异了。
但是才没隔几天,杨志就知道突厥为何会退的原因了。
突厥大汗突然病重,突厥国内的部落都不安定起来,在这个时候,完颜康肯定不敢孤注一掷的对大盛动兵。
这应该就是最大的意外,传闻突厥的大汗早年曾亲征大盛被重伤,一直未曾痊愈,而这次,大概率是活不了了。
别看突厥汗国看似平和,其实内部一样不稳定,各部落之间因为资源问题,常有摩擦。
这也是为何他们要靠着劫掠大盛王朝边境来稳定国内因素的原因,但这个时候突厥大汗突然病重,而且十有八九是活不下去了,突厥人这个时候,如何敢攻打平州城。
天意啊!
杨志在确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之后,就知道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给平州休养生息的机会,他也不用真的和完颜康这半个老丈人打这一仗。
而且这个时候,皇帝陛下的圣旨也到了。
圣旨不仅封了胡尽为右虎卫的三品骠骑大将军,还准许他镇守平州城,平州这边也不会再派刺史来,而是建立一个平州卫所。
胡尽不仅军事上是他说了算,就连平州文官,也要听从平州卫所的调配。
这个突然的转变,不仅是胡尽想不通,就连杨志都没想到。
这是要把平州作为一个军区来打造的举动吗?
朝堂之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朝臣们会答应皇帝陛下的这个做法,按照圣旨上说的,平州卫所辖的右虎卫兵马,不是之前的三万,而是六万,平州府兵也增至四万。
也就是说,胡尽这个骠骑大将军,手下将会有十万大军。
其实这个做法杨志是赞同的,因为平州随时面对的都是突厥的几十万铁骑,大盛想要北方稳定,平州这最后一道关卡肯定要守住。
这次秦家吃了那么大的亏,又怎么会答应让胡尽来当政卫所的大将军呢?
还是手下有十万大军的大将军,有十万大军驻守平州城,即使是突厥再来,也别想短时间之内攻下这座边关大城。
除了胡尽的圣旨,还有杨志的圣旨,这次是明旨。
圣旨上说了,杨志揭发秦王府的阴谋有功,擢升为忠勇侯,也就是说,他的爵位已经不是三品的伯爵了,而是二品的侯爵。
不仅如此,皇帝还封了杨志为江南道巡察史,有权调动江南道各州府兵,驻军。
这份圣旨的意义重大,这相当于是把大盛王朝四分之一的兵马大权交给了杨志,而且圣旨上并没有要求他卸任松州大都督,也就是说,他还是松州的大都督。
江南道巡察史,这个职位可是钦差,一般都是朝中重臣担任。
杨志只是一个武将,并无文官,却突然成了一个钦差,皇帝的这道圣旨,到底是如何通过三司那边的。
朝廷中的那些大臣,又怎么会同样皇帝这样做。
宣旨的太监都走了,杨志心中依然没办法平静。
圣旨上并没有说泰州这边自立的事如何处理,秦王府造反的事会怎么办。
就是因为这样,杨志才感觉到了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的心思很深沉。
平州距离泰州本来就近,建立平州卫所杨志能够理解,朝廷中也没人敢说什么,因为平州要面对不只是突厥人的铁骑,还有泰州这边的秦王府余孽。
可是让他这个松州大都督,当江南道巡察史,这要是严格说起来,那可是相当于二品大员,一般都是六部大员才有这个机会,或者是学士府的大学士才有这个资格。
忠勇侯,这就当上侯爷了,杨志感觉像是做梦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