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乘法口诀(1 / 1)

(“你派人去往山上放一些野兔,野鸡,景先生在山上住的有些闷了,另外找一些信的过的人假扮村民。”“知道了爹。”“另外,景先生还提了一个要求......做不到的话,明日起你们就都不用去上课了。”闻言,朱标的脸色而立马就变了。前天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景东怎么说不教就不教了呢。“还请爹明示。”“景先生觉得咱重男轻女,要咱把村里的女人都安排去跟你们一同听课。“这......先生所讲都有关大明的江山社稷,怎能被旁人听了去?”景东的一句话就很有可能改变大明的未来,要是被外人听了去,绝对会成为他们的威胁。“不如让几个妹妹去,爹看如何?”“咱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公主们不问世事,恐怕会露馅。”“除了她们就别无人选了。”朱元璋沉思片刻:“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明天去学堂的时候一定不能露馅。”翌日。“怎么不见三弟?”“别提这混小子,咱罚他抄书三百遍,这会估计还在抄呢。”“三弟是犯了何事,惹爹不高兴了。”“此事你们就不用过问了,这是他应受的!”堂堂大明的开国皇帝,总不能说是因为景东的几句话就惩罚他,岂不是被人耻笑。他到现在都没弄明白景东为何能知道几百年之后的事情。景东进教室的时候明显发现教室内多了两个女孩子,看起来也十几岁了。封建思想害人啊!城里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正穿着漂亮的衣服嘻嘻哈哈的跟同学玩闹。而她们还是一身像似明代的服饰。“黄校长,你们可知现在是什么年代?”“知道啊,现在正是洪武年间。”“噗!”景东一个踉跄,差点就摔倒在地了。“你们难道从明朝初期就一直在这里从未出去过吗?”朱标等人点了点头。让他们往哪儿去?北方还有蒙古人虎视眈眈!“我靠!那你们是怎么申请支教的,我该不会是来错地方了吧?”听到这里,朱元璋不淡定了,立即说道:“有跟先生穿着一样的人进来了解过我们,支教的先生都是他给我们安排的。”“原来如此。”“我给你们科普一下吧,明朝早就不存在了,现在是21世纪,明朝早就灭亡几百年了。”“那这么说,先生是来自大明之后几百年的人?”在场的人都摒住了呼吸,来自未来的人,说书人都不敢如此编造。“可以这么说。”得到景东确切的答案之后,众人更是震惊了。这也就说得通,他为什么能知晓未来这么多事情了。“先生所说的会飞的鸟和用油跑的汽车也是真实存在的吗?”“当然了,我就是坐飞机到这个城市,再换乘了好几辆大巴才来到你这里的。”想起近十来个小时的车程他就屁股痛。“敢问先生,我大明因何而亡,最后一个皇帝是何人。”“崇祯皇帝朱由检,说起来他也是一个很有骨气的皇帝了,在军队攻进都城之后,为了不让朱家的祖宗受辱,他下令让后宫的妃子全部自尽,而他在锦袍上书写: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之后,也上吊自尽了。”“好一个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才是朱家的好儿郎。”这才是他朱元璋的子孙!“那么先生......”“黄校长,这个明朝的问题我们下课再慢慢探讨,现在是孩子们的学习时间。”景东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毕竟这堂是数学课,要是跟朱元璋一直讲下去,那孩子们哪还有时间上课。他都发话了,朱元璋只能又坐了下来。“今日我们教的是数学,按明朝的说法来就是算学!”“先生,算学我们都会!”“是啊先生,我们都学好些年头了。”算学是国子监必教的一门课,他们人人都会。即便是不认真的皇子也略懂一二。“哦?那老师就给你们出个题,看你们谁算的最快。”景东唰唰唰的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数学题。“小明的妈妈买了15斤大米,小明的爸爸买了23斤大米,每斤大米2.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过了许久之后,朱标才答道:“先生,是不是90元?”“正确,但是你们算这个题目算是比较久了。”“再问: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一共有20个,黄球和白球一共有25个,红球和白球一共有15个,三种各有多少个?”过了片刻,景东见还是无人告诉他答案,便开口道:“其实这道题一点也不难,也就是小学生的数学题目。”“先生,小学生是何水平?”“6岁开始读小学一年级,一直到6年级,你算算。”“先生是说十岁左右的孩童都会做?”朱标难以想象几百年之后的人究竟有多厉害,难怪能造出会飞的大鸟!国子监的教学水平可是大明顶尖,尤其是他们这些皇子的老师,都是朱元璋找了有名的大儒来教的。却连一个十岁左右的孩童都比不过。“那么我来给大家讲讲这道题的正确解法。”“先算出三种颜色球的总数,20+25+15等于60再除以二,这便是总数!”“白球等于30减20,以此类推,最终的结果就是白球10个,红球5个,黄球15个。”景东快速的在黑板上写下了解题的过程,前后不过3分钟左右的时间,就算是国子监的算学博士来了,也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算出准确的答案。他口中除法众人更是听不懂了。就连不懂这些的朱元璋都被景东的算学能力折服了。“今日我要教大家的就是这个乘法口诀,乘法都学会了之后我再教你们除法。”他将九九乘法口诀写在了黑板上。“你们今天回去必须要把惩罚口诀给我背熟了,明天过来我要检查的,尤其是今天刚来的两位女同学,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我。”“先生这个口诀真是妙啊!”朱标天资聪慧,再加上朱元璋在他小时候就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他的起点是这儿最高的,很快就发现了乘法口诀的绝妙之处。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