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内。看着低头思考的学生们。苏长歌没有催促。别说他们这个年纪,一时想不到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活了大半辈子,可能到死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又做过什么,回望过去,叹一声虚度光阴。就这样,时间一点点流逝。不知过了多久。一道刚劲有力的声音打破这份沉默。“夫子!”苏长歌转头看去,发现是坐在赵恒身边的霍从文。他都对这个学生印象很深,名字叫做从文,但行事作风却像个军中牙将,骨子里透着坚毅,眉宇间英气勃发。此时,赵恒等人也向他投去好奇的目光。注意到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霍从文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瓮声瓮气的说道。“夫子,我不想做读书人。”“我想投军从戎,做个像父辈们那样的武将,守卫我大晋的疆土!”此话一出,众人神情惊愕的看着霍从文。就来常跟混在一块的赵恒也不例外。他知道霍从文喜好骑马射箭,但也只当是家族缘由,没有去过问太多。可现在,他没想到。霍从文竟然在身为读书人的苏夫子面前,开口说不想当读书人。想要做个守卫疆土,沙场厮杀的武将。虽然苏夫子此前就讲过,万般皆上品,行行出状元。但与逛勾栏不同,去勾栏还能说是文人风流,可大晋儒道昌盛,不管是武将还是士卒,但凡需要使力气的,在读书人眼里就是粗鄙,下九流,不堪大用。“投军做武将?”听到声音,苏长歌同样感到有些意外,但更多却是惊喜。作为穿越者。他与这个世界的读书人不同。武将在苏长歌眼里,不仅不是粗鄙莽夫,而且还有一种天然的好感。文人安邦治国,武将保家卫国。两者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心中如此想着,苏长歌看向霍从文,开口夸奖道:“好志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复燕云十六州!”“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提三尺剑,镇守疆土保天下太平,收复失地立不世之功!”此话一说,瞬间惊呆了在场众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服燕云十六州。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两句,但其中的豪迈意境,却是让人热血喷张!要知道,自数百年前大晋王朝建立以来,燕云十六州就被外族蛮夷抢去,六百万大晋臣民,悉数沦陷于胡虏之手。不仅如此,燕云十六州还是战略要地。进可虎视皇都,一路南下畅通无阻。退可雄踞燕云,仰仗山地之险,让大晋束手无策。大晋也不是没试过收复失地,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刚赢了几场小捷,夺下接壤的几州,就被蛮夷用骑兵给挡住。好不容易占据的几州。也因为地形缘故,形同鸡肋,驻兵只会虚耗钱粮,所以只能撤军返程。而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晋缺马,非常缺!燕云十六州中间有条辽阔的山脉,翻过此山,就是一望无际的广袤草原。那里原本是个产马的好地方。但不在大晋手上。其他地方因为气候的缘故,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燕云的马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个逻辑死循环。要靠战马收服燕云十六州。但战马却要燕云十六州的草场来养。就这样,随着数次进攻的失利,大晋也就没人再提收服燕云十六州的事。毕竟难度实在太大。可现在,赵恒和慕子清等人没想到,表面儒雅温和的夫子,心中竟藏着如此宏远豪迈的志向,想要收服燕云失地。这一刻。他们对眼前的苏长歌不由升起一股敬意。觉得他不仅文采过人,而且志向远大,不似那些穷酸腐儒。这时,霍从文的声音再次响起。“可是夫子...家里长辈不允许我参军,他们想让我读书做个文人。”霍从文开口道:“先祖随高皇帝起于草莽,战场厮杀建功立业,授封世袭国公,与国同休,历代皆为军中宿将。”“但我祖父觉得,家里的武将已经够多了。”“因此,特地为我取名从文,希望我能考取功名,做个文官。”听到这番话,众人都摇了摇头。目光同情的看着他。从出生开始,就被长辈们规划好了道路,明明不喜读书,却被逼着来读。而且若是违逆的话。那就是不孝,是忤逆。就算不被世人戳脊梁骨,见到父母血亲时,自己心里也会有到坎。然而,就在众人如此想着时。苏长歌说话了。“那又如何?”“人生在世,不只是为别人、为父母而活,更要为自己而活。”“孝顺,不是事事顺从长辈心意。”“而是该顺从的顺从,不该顺从就要设法劝说他们。”“若是一味顺从,等你蹉跎半生,回顾往昔的时候,父母见你如此岂会感到喜悦?这不反而陷父母于不义吗?”“因此,长辈们的殷殷厚望值得尊敬。”“但你弃文从武并非不孝,更不是忤逆,只要你继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到他日做出一番功绩,证明自己确实是个将才时。”“他们焉能不喜?”此言一出,赵恒等人顿时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苏长歌。自朱圣立意,定下三纲五常以来,孝道就位列百善之首。父为子纲。儿子必须要绝对服从于父亲,否则就是不孝,要被全天下人唾弃。可夫子却说儿子不用一味顺从父亲,该争就得争,否则就会让父母陷入不义处境,这样反而是更大的不孝。除此之外。夫子还教导他们男女、夫妻平等。一下子,朱圣定下的三纲五常中的两条,就被夫子给推翻了。心念至此,众人怔怔的看着苏长歌。他们很想问一句。夫子,你这是跟朱圣有仇吗?刚才那番话若是让太学院的夫子们听到,怕不是要气的直跳脚,将你打为不尊圣人的奸佞,施君子之诛,明正典刑。但是不知为何。他们觉得,苏长歌教导又很有道理。男女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保持纯正孝心,尊敬父母长辈,儿子就不必事事顺于父母长辈。正当众人沉思时。霍从文那刚劲有力的声音突然响起。“夫子,我懂了!”“我这就回去劝说父母长辈,让他们支持我投军从戎!”霍从文开口。听完苏长歌这番话,他的双目明亮有神。曾经那些憋在心里想说,但不敢说的话,恨不得现在就与父母长辈说清楚。圣贤书,他真读不来,入眼就是之乎者也,微言大义,读的他脑袋都晕晕乎乎的,哪有上战场与胡虏厮杀来的痛快!但就在此时。苏长歌开口拦住了霍从文。“且慢。”苏长歌摇摇头,说道:“你现在回去也是徒劳无功。”听到此话,霍从文脸上满是疑惑。“夫子,你刚才不是鼓励我不必事事顺从父母,讲道理劝说他们吗?”“那要是你父母不讲道理呢?”苏长歌直接反问一句。霎时间,刚才还热血沸腾的霍从文,此刻头上仿佛被浇了一桶冷水。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想过。现在听夫子一提,回想家中长辈那魁梧壮硕的身材,孔武有力的双臂,貌似...他们确实不是很会听自己讲道理的样子。真要敢说出不读书的事,恐怕当场就得挨顿胖揍。想到这,霍从文不禁有些沮丧。但随即似乎想到什么,一双虎目炯炯有神的看向苏长歌问道。“夫子,那学生该怎么办?”遇事不决问夫子。夫子连读书这么难的事都能坚持下去,而且还考到状元。脑子肯定比自己好用。而且夫子既然支持自己从戎。那肯定就有办法帮自己说服父母,让他们坐下听自己讲道理。“霍从文,打铁还需自身硬。”看着面前英气勃发的少年,苏长歌格外认真的说道。“你父母之所以摁着头,逼你走他们规划好的道路。”“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他们对你能力的不信任,他们觉得自己活了这么久,选择出来的路,一定是对你最好的道路。”“因此,若想让他们支持你自己选的路。”“最好的办法不是口舌争辩,而是向他们证明你是做武将的料。”“毕竟你父母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让你听他们的话,而是让你过的好,但只要你有能力证明走另一条路会更好,他们怎么会拒绝呢?”苏长歌开口。霍从文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但后面又发现了盲点。“可是夫子,学生不投军建功,困于太学院内该如何证明能力?”霍从文出声问道。此话一说,赵恒等人纷纷点头赞同。武将不上战场怎么证明自己?单靠骑马射箭,只能证明勇武,而且信国公府上的人骑射水平都不差。肯定要比从小被安排读书的霍从文好。“为将者,勇武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智谋。”苏长歌开口说道:“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变化,不晓阴阳五行,不看阵图,不明兵势,那与庸才何异?”“临阵厮杀只是小道,统兵作战才是将领关键。”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新第一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更新,第二十七章:男儿何不带吴钩,收服燕云十六州免费阅读。 , )
第二十七章:男儿何不带吴钩,收服燕云十六州(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