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为洗底做准备(1 / 1)

(李逸是一定要退出社团的。或许因为灵魂交换,导致记忆有些许缺失。李逸只记得,自己是先去电影公司见工,后来在老大渣煲欢的哄骗下,才傻傻地拜了山门。而后者,刚开始也只是贪图,他还算有这方面的才华罢了。兄弟义气,可能有,但不多。李逸可以想象,如果电影火了,第一个不许自己离开的。肯定不是社团阿公,而是自己的哎呀老大,渣煲欢。李逸心中暗自盘算,假设电影大火,帮社团赚了大钱,也只是在道义上,有了洗底的条件。到时候,无论是社团坐馆,还是自家老大。只要脑子没秀逗,都不会放自己这条金水喉走的。一旦翻起脸来,自己这只会生蛋的母鸡,应该是没生命危险。只是自己的至亲,就难说了……想到自己的舅父舅母和表弟,李逸也是眉头紧皱。钱有了,接下来,就得拥有与之相对应的名。让社团不敢轻易动我的名。名导演就算了,整个八九十年代,香江被拿枪指着脑袋拍片的导演也不少。除非自己能投到邵氏或者嘉禾。在背靠金公主起家的新艺城,还没发迹的当下。邵氏,和嘉禾。就是香江电影业的双雄。只要在这两家公司拍片,长乐社就不敢明着抢人。邵大亨,和邹老板的面子。香江三大社团都得给,更别说一个三流社团长乐。李逸决定了,电影火了之后,主动去接触嘉禾的人。只要自己再拿出几个好剧本,不怕邹老板不惜才。至于为什么不去邵氏,嘿嘿,邵大亨人是不错,就是吝啬和古板了点。想到这里,李逸又从抽屉中拿出另一捆稿纸。既然要高调,那就双管齐下。他要写小说!这个年代的香江,市民的日常娱乐依然集中在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各个方面。一部好的小说,足以让一份报刊的销量成倍上升。初创时候的明报,就是靠着金庸的武侠小说连载撑起的销量。而金庸封笔之后,如今撑起明报副刊一片天的。就是倪匡,以及他的科幻小说,卫斯理。李逸的舅父梁栋,正是专门负责给倪匡捡字的校对员。倪匡写作飞快,一个钟头可手写2500字左右,一个礼拜写足七天,每天至少数万字。最夸张的时候,一人开了十二个专栏。这也导致了倪匡的字体,怪异而又缺点少捺。行业里,除了几个专门的校对员,其他人压根就看不懂倪匡的手稿。而这几个校对员,也都是出版业里面的香饽饽,月薪都是其他校对员的几倍。而李逸,就是要借用自家舅父的关系,将自己的小说,送到明报连载。要写什么呢?李逸脑筋快速转动,回忆起后世的经典小说。武侠?不行,有金古梁珠玉在前,很难在短时间内变成爆款。学倪匡写科幻。三体李逸看过,现在大概剧情也能回忆得出来。不行不行,李逸摇了摇头,现在香江的科幻小说,包括卫斯理在内,基本都是软科幻那套。硬科幻在如今的香江,是没有市场的。黑暗森林法则虽然牛逼哄哄,但生不逢时,无人欣赏也正常。那网文?玄幻小说?后世经典的网络小说,李逸也是看了不少。不过这些小说,篇幅多过长。有些内容,他也已经忘了七七八八了。等等,网络小说。李逸回想起网络小说中一个流派的鼻祖。只见他拿起钢笔,在稿纸的首页,写下歪歪斜斜的三个大字。鬼吹灯!这部网络文学中,盗墓流派的开山鼻祖。【盗墓不是吟诗作对,不是描画绣花……盗墓是一门技术……这些事都得从我祖父留下的一本残书,《十六字风水秘术》讲起……】这本书,李逸在上大学的时候,看了很多遍。稍微在脑海中回忆片刻之后,他便在纸上书写下来。等将第一章白纸人和鼠友的故事写完之后,天也已经大亮。房门外也传来李逸舅父舅母起床洗漱的声音。李逸先将书稿收起,打算将故事第一个高潮,九层妖塔现世写完后,再交给舅父带到明报。香江的市民,向来较为迷信,也对于一些聊斋志异的故事,较为感兴趣。这一点,从灵幻功夫片的萌芽,再到后来僵尸片的大火,就可以预见。李逸有信心,只要鬼吹灯在副刊上面连载,一定会在全香江掀起一股盗墓风潮。有了嘉禾导演,和明报知名作者的身份,想来长乐坐馆和自家老大,也不会那么看不开,还敢动自己。李逸伸了伸懒腰,直接躺倒在铁床下铺。他要抓紧时间小睡一会,晚点还要拿剧本回公司。“嘀嘀嘀……嘀嘀嘀……”传呼机的响声,把李逸从睡梦中给拉了起来。迷迷糊糊地走到客厅,李逸回拨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悦耳的女声。“你好,先生。请问你的CALL机号码是?”“9527。”“密码?”“5354。”“李先你好,廖伟雄先生提醒你,记得早上回公司,等你开会。”李逸挂断电话,眯着眼走到洗手间。廖伟雄?应该就是阿雄的全名了吧?等等。李逸脑海中浮现起后世一个明星,与如今阿雄的脸完美重叠在一起。“原来他就是阿灿啊!”廖韦雄,TVB艺人。在周闰发主演的网中人剧集中,设演程灿一角,为他带来阿灿的外号。而他在此剧中一口气吞下三十个汉堡包的剧情,更是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廖韦雄后续也经常在TVB的电视剧与综艺中登场,以模仿知名演员和名人为主。算是八十年代中期,一个颇有知名度的喜剧演员。鸡毛雄,廖韦雄。李逸摸了摸已经有些许胡渣的下巴。不然林过运那个角色,就让他来扮演?正好可以省多一笔!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