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神将登场(1 / 1)

(【世兵制】:军队减员时,将自动补员加入军队。军队攻击力+1该策卡将提高宗亲出现高武力,统帅人才的几率。“和游戏里有些不一样啊。”看着自己点亮的第一张策卡,薛恒摩挲起了下巴。不过仔细一想,倒也确实合理。游戏里那个效果,与其说是世兵制,倒不如说更接近大宋的玩法。那不就是无脑的把流民一股脑全塞进军队里吗?这样的操作还能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陛下,臣亦以为王大人此言不妥。”有了兵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其他朝堂上的老将们也纷纷站出来为此发言。其中,主要的言论也普遍集中在认为这样的举动是给军士脸上抹黑。更有甚者,将此举扩大为造成军士参战欲望下降,以至于军队战力倒退。朝堂之上出言反对者多达十余人,而支持王猛的声音却是寥寥无几。薛恒无奈,只能暂时停止了王猛的这个计划。这个世界还没有发展到清朝明朝那样,极端专制的皇权。朝堂之上的意见如此鲜明,就算薛恒是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最终,这次朝会还是照常结束,而王猛的提议也被暂时搁置刚一下朝,系统的声音就在脑海中响了起来【恭喜宿主】,第一次点亮策卡。获取一张随机紫卡包“立即使用”所谓国难思良将,这个节骨眼,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任的人才的话,无疑是解了燃眉之急。【紫色策卡】求贤诏使用之后,每年的固定时间将推举人才。有更大的概率出现名臣“这个求贤诏倒是不错。能增加名臣概率的东西还是多多益善的好。”或许是紫色的保底提高了质量。这次的第一张策卡,就让薛恒十分满意。【紫色帝卡,唐宣宗李忱神策,老儒生,装疯卖傻】“唐宣宗?这个可不太行啊”虽然唐宣宗在历史上,有小太宗的美誉。但是薛恒对这位富有名声的皇帝,却并不怎么感冒。在他看来,唐宣宗无疑是一位被高估了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很多举措都像是强行为了反对唐武宗的政策而推行一方面吃着灭佛的红利,但另一方面,又为了反对唐武宗所做的一切,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去重新新办佛家。更为重要的是,死后没有多久便再次让天下陷入了混乱。也难怪有人说,唐朝实际上是忘在了唐宣宗手里。其他的三个技能对现在的薛恒来说都不怎么需要,毕竟现在的他没有什么装疯卖傻的必要。【紫色策卡,兵贵神速】使用后一段时间,全军团移动速度加快。更大概率做出奇袭,奔袭等计划“这个兵贵神速,倒是不错。就算现在不使用,也可以存起来。将来打仗的时候,总有能够用到的时候。”无论是面对曹操,还是鲜卑。兵贵神速这张卡,都让燕国在突击这条路上有了更多的可能。【紫色训卡,薛家将】前朝拥有薛仁贵,薛丁山,薛应龙后宫拥有薛金莲,樊梨花“嗯,这张卡强度也不错。比起游戏里那个三箭定天山,看起来就合理多了”看着这张卡,薛恒对其中的人才颇为垂涎。游戏里,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三人被凑进了一张卡,还取名叫什么三箭定天山。这样子看咋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却很是奇怪。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都很难和樊梨花,薛丁山二人扯上关系。如果非要用三箭定天山这个名字,倒不如把他当时的副将梁建方,或者说是演义里的伙头军凑进来,都比把薛丁山,樊梨花塞进来更为有说服力。恭喜宿主获得紫色训卡【薛家将】“立即使用。”薛仁贵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传奇的。作为一名早已落魄的将门子弟,薛仁贵没能赶上隋末大乱世这个极其适合猛男出人头地的时代。但是,他依然在贞观朝绽放了自己的光辉。作为自发投军的义士,薛仁贵很快凭借身着白袍的奇装异服以及战场之上的勇猛表现,成功让自己赢得了关注。而在随后面对高句丽的战斗中,薛仁贵也表现优异。在后来的高宗朝,薛仁贵同样屡立战功。尤其凭借在李绩麾下再度回到高句丽战场后的活跃,让他的人生进入了全新的高峰。在不惑之年,薛仁贵总算迎来了人生第一次指挥大兵团的机会。也成为了唐朝开国以来,第一个以士卒身份爬到大兵团指挥官的人。但这,也成为了薛仁贵在指挥大兵团这项业务上仅有的表现。最终的结果也人所共知,大非川惨败。这不仅仅是薛仁贵的惨败,也是唐王朝自正式完成完全一统后,第一次大兵团作战战败。有这样的影响在,薛仁贵后来并没有再获得指挥大兵团的机会并不难理解。虽说郭待封的表现拙劣,但将此前就有过劣迹的他安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作为三军主帅的薛仁贵也难辞其咎。纵观薛仁贵的一生,是极为辉煌,也颇具遗憾的。至于这张卡里的薛丁山,樊梨花,薛金莲等人,薛恒就不是很在意了。虽然有历史原型,但演义中的他们与所谓的历史原型基本没什么关系。再加上那种三头六臂大战移山填海的画风,实在很难让人预判他们的能力。自然也就兴致寥寥了。“没想到这薛仁贵的植入身份这么高啊,看来又是一个有能力,但处理起来并不轻松的人啊。”和预料的差不多,薛仁贵的植入身份是皇亲国戚。但薛恒也没有想到,薛仁贵居然直接成为了郡王。被植入成先帝远亲的薛仁贵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辽西郡王。如今是代地边军的主帅,镇守边关多年,功勋赫赫。“按现在来看,蚕食高句丽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唯有攻破曹操,这一条路可以走了。”朝廷上的巨大阻力,让薛恒暂时放弃了王猛的提议。转而继续先帝的政策,主攻曹操的方向。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