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夫子庙(1 / 1)

(韩林首先想到的就是捧杀。不断的吹捧朱标,什么尧舜禹汤在世,什么汉文重生,什么李世民附身。捧得他高高在上,捧到他得意忘形。人一膨胀就会犯大错,而这个错误会大到足以让他很难翻身。就是纯粹的夸奖也不能过多。过多了就会让人心态膨胀。曹阿瞒想留关羽,但关羽铁了心要去投奔刘备。曹操明知道关羽要离去,继续重加赏赐,这让关羽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内心开始骄傲自满,虚荣心不断膨胀。要命的是,此后又叠加了诸葛亮对关羽吹捧,让关羽彻底放飞自我得意忘形。诸葛亮给关羽写信说:“马超凶猛过人,可谓一代俊杰,属于黥布、彭越一类,但还不及您美髯公绝伦逸群。”这让前期十分谦虚的关羽,后来变得非常傲慢。关羽镇守荆州时,整日被周围人吹捧,更加忘乎所以。连孙权都不放在眼里。孙权想要和关羽的女儿联姻,讨好一下关羽。结果关羽不但拒绝还羞辱孙权,说什么“虎女焉能嫁犬子”,彻底激怒孙权,为走麦城埋下伏笔。所以这一招其实很管用,只要韩林抓准太子做过的好事,开始吹捧。他不信有哪个少年郎有这种抵御这种飘飘然的感觉。可惜的是。韩林一是没有时间,不出意外,朱元璋一两年内就能把元顺帝赶出大都。到时候自己就会失去统战价值。时不我待。吹捧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的。再加上就朱元璋和朱标的关系来说,就算朱标起兵逼宫,朱元璋都极有可能给他亲自穿龙袍,然后吩咐手下人准备太子登基。最关键的是,朱标才十二岁呢。也逼不了宫。所以捧杀被排除了。更别提现在韩林是重点监视对象,朱元璋根本对韩林毫无信任。这怎么可能见到帝国的太子呢?既然都无法见到对方,双方中间有个朱元璋在做防火墙。何况带坏人家?这任务仔细考虑了一下,就发现这个难度不是一般大。韩林百思不得其解。苦思了几天,做了个自认为有可行性的计划。首先是降低姿态,诉说自己的不容易,获得朱元璋的同情。之后得到允许见一见朱标,最后用浸淫于后世信息大爆发的奇闻逸事得到朱标的好感。最后在这其中把朱标的各种行为带偏,从而完成。计划的很完美。第一步就失败了。韩林连续上了几道折子意图接近朱标,都被朱元璋留中不发。就像一个舔狗总是得不到女神的回复。朱元璋,老女神了。于是决定出门换换脑子。格局要打开。要想被朱元璋在乎,那就得有用。刘基身为元朝的官员,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可谓是满手血腥,与朱元璋天然对立面。只因为有用。所以刘基因为得罪方国珍后,不得不辞职罢官。被朱元璋请至应天,引为谋主。后来刘基也投桃报李,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既然朱元璋能信任贰臣,那么只要自己能给朱元璋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应该可以得到他的一定程度的认可。这样带坏朱标才有操作性。于是一改废帝废太子们的低调才能活着的潜规则。决定出门游览一下应天。不多多观察明初的社会风貌,不了解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用事实说话。反而从数百年后编纂的书籍去提建议,总归是有些偏差的。于是元宵节这一天。早早给皇帝打了报告。借口出门看花灯。这点要求不过分,一向不怎么理会韩林的皇帝陛下终于同意了。可能也有给韩林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在最后的时光里的原因。于是到了下午,便带着刘福森与几个保护(监视)自己的军士换了衣裳。从后门出了宋国公府。不得不承认,古代的城市布局有一种别样的美。东西九宫格整齐排列,对称无比。因为是元宵佳节。所以宵禁在今日会取消。这是难得的夜生活。也不知道是谁安排,军士二话不说直接把韩林带到夫子庙附近,这里就是十里秦淮河的一部分。看来朱元璋还是希望自己沉迷酒色。最好对政治不感兴趣。秦淮河此时已经有了不少销金窟,整个桥下书局琴楼风雅伫立,酒楼驿站交通便利。说起为啥夫子庙这样的读书地方能有这样的奇观。只能说能读书的都是有钱人,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酒楼、茶馆、小吃,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