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屯田所原先是李家的一处庄园。这里以前叫河源村,后来天灾人祸不断,李家多年蚕食,终于占有了这村子中所有的耕地,村民们也从自耕农变成了李家的佃户。河源村也就成了李家的河源庄。现在李家没了,河源庄也就成了河源屯。河源屯内本来有百户人家,七百多口人。赵谦将其中近半人口替换成了流民,住进了那些去开荒的佃户家中。公平起见,住进屯子的流民,也要帮佃户们在开荒处搭建房屋。赵谦大概看了看,流民与村民们相处的比较和谐,没发现没什么问题就赶往二号屯田所了。二号屯田所在真定县南离滹沱河不远的一处山谷中,是一个纯开荒性质的屯田所。山谷内有片平整土地适合耕种,以往不是没有人想来这里开荒,但这处地方野兽横行,凭一两家人实在是难以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而现在赵谦来了,招募村民与流民,编排成屯,人多力量大,自然可以改林为耕。在安排人员进山开荒之前,赵谦就作了许多安排,像什么耕具、口粮、衣物都有准备。每个开荒屯根据开荒的土地大小,难易程度各自安排数量不一的开荒人员。大屯有上百户人,小屯也有五六十户人。本来赵谦是想将开荒所得土地划分为公有,没打算将土地所有权给开荒者的。然后问题就来了,不给所有权他骗不来人,所以只好允诺开荒所得土地归开荒者个人所有。所以赵谦同时又出台了一个规定:前期开荒难度极大,考虑到一家一户单独开荒过于困难,正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所以每个开荒屯中设一名屯长带领屯丁开荒,开荒期间采取工分制,每人每日劳动后可获取一定量的工分。赵谦知道,记工分这种制度对屯丁的劳动积极性伤害极大。但好在这里是东汉末年,封建时代,赵谦可以吃尽时代红利。屯长负责分派并且监督众屯丁的工作,如果有偷奸耍滑,浑水摸鱼混工分的可以适当惩戒,多次犯事者则驱逐出屯。而对于权力如此之大的屯长,赵谦也有反制措施:每个月派人巡查一次开荒屯,单独询问每个屯丁并抽问他们的家人,如果发现屯长作恶,则当场革除职务,另行发落。屯长节制屯丁,巡查节制屯长,算是比较完善了,回头抓几只犯错的鸡杀了就更好了。赵谦派发农具让屯丁开垦荒地的同时还将许多鸡鸭猪借给屯丁,交由屯丁家眷喂养,这样一来所有人都有事情要做,都不会闲着。鸡鸭能下蛋,好生喂养的话能产不少蛋,拿去县中变卖换钱再买来粮食。可以让屯丁们在收获粮食之前能赚些钱财换取粮食。借些牲畜予屯丁能缓解粮食压力。当然,这些牲畜不是白给的,有借就要有还。比如借给屯丁一头猪仔,要么还肉八十斤,要么按市价还买猪钱一十八成,如果是母猪的话还得再加价。赵谦只是大概的列了些条目出来,大部分的细则都是刘备关羽张飞和田丰简雍共同商议出来的。毕竟对于农事,赵谦是一窍不通,很多东西都是道听途说,远不如草鞋贩子、绿豆贩子和土财主了解耕种。野兽什么的也不怕,每个屯发放长矛二十只,弓五张,箭一百,足够屯丁自保了。 , )